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沉默多年的蒋南春,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分众传媒宣布,在中国证券交易所回归热潮中,将借用宏达电的新材料(报价002211,咨询)。令人震惊的是,新面孔分众传媒(Focus Media)的定价高达457亿元,充分发挥了估值套利的作用。

这也是一场依赖杠杆的资本盛宴。从分众传媒的私有化,到vie架构的解体,再到数十家私募股权公司的蜂拥而至,它们都渗透着资本的神奇和野性,可以作为观察中国股票回归a股的一个样本。

估值套利的资本狂欢
根据宏达新材料的重组计划,分众传媒100%股权的评估值为496.32亿元,扣除基准日后应支付的股份转让及分红39.14亿元后的价值为457.18亿元。经各方协商,分众传媒100%股权的价格为457亿元。

这意味着分众传媒刷新了a股借壳案的估值记录。在2013年从纳斯达克退市之前,分众的市值约为26.46亿美元(约165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空的估值套利不言而喻。《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这起借壳案中闪现了华泰联合、西南证券(报价600369,咨询)和CICC的数字,显示了其份量。

分享不同的资本是另一个亮点。
回顾分众传媒的证券化过程,2005年3月,分众传媒建立了与海外上市和回报投资相关的vie结构,其前海外母公司fmch于2005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媒体,并创下1.72亿美元的融资额新纪录。2011年,分众传媒受到空浑水公司的冲击,其股价一度跌至8美元左右。对空组织和公司价值的长期低估已经成为分众传媒私有化的动机。2013年5月,该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私有化后,分众回归a股的核心任务是拆除vie架构。根据公告,2010年8月和2014年12月,分众相关主体签署了一系列解除协议控制的协议。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易,2015年1月,姜南春将分众传媒85%的股份转让给分众数码。至此,分众传媒的vie结构被拆除,分众传媒通过股权控制持有相关业务实体的股权。

2015年4月,fmch将其在分众传媒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在香港注册的投资机构,如媒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其中媒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为姜南春控制的公司,其他机构的控制方为合作伙伴,如方圆资本、凯雷集团、中信资本、光大控股和复星国际,帮助姜南春完成私有化。

值得一提的是,分众传媒在此次股权转让交易中确认的估值为450亿元人民币,与该方案的估值相似。因此,fmch应向税务机关缴纳40亿元的巨额所得税。上述机构在收到股份后立即分散出售,并以450亿元的估值基准将股份转让给珠海吴荣等36家境内机构投资者。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报道,这36名投资者要么坐了分众后门的末班车,要么很有钱,要么很贵。如珠海吴荣股权投资合伙是中融丁鑫在中智部设立的基金;嘉兴惠玲第一投资合伙企业由钟敏投资发起;上海宇宏投资管理中心、上海宏联投资管理中心、上海弘毅投资管理中心、上海虹影投资管理中心的LPs都是民生加白银资产管理;湖南文化旅游投资基金企业经理为陈达风险投资公司;由新的价值领袖罗伟广领导的纳兰德投资基金也参与其中;天津白澄股权投资合伙有限公司包括社保基金、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泰康人寿保险等。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这些pe股票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它们押注的是二级市场的溢价。”一位M&A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类似的借壳项目往往在重组方案出台前进行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一方面方便了一些老股东套现,另一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说不出的利益安排。“因为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这将客观上增强股价上涨的动力,这对老股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另一个巧妙的设计是,宏达新材料这次将向fmch支付49.3亿元现金,并购买与其在分众传媒11%的股权相对应的差额。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筹集不超过50亿元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付fmch的现金对价。fmch获得的现金将用于偿还fmch过桥贷款和支付巨额税款。

分众传媒的新赌注
43岁的蒋南春擅长讲故事,但在经历了福克斯在纳斯达克的跌宕起伏后,他近年来很少公开露面。现在焦点已经不是10年前的焦点了。
自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以来,分众借助资本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资本运营,包括以核心业务整合和扩张为重点的收购、非核心业务的收购和剥离等。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分众先后投资收购了60多家公司,其产业触角从建筑和电梯延伸到电影院、互联网、手机、商店、户外发光二极管等。当时,蒋南春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多少家公司,但他知道“不会再有让分众感到不安的公司了”。

然而,由于过度扩张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分众的好日子在2008年戛然而止。蒋南春一度从分众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最大数字媒体集团”的战略梦想也随之破灭。

沉默多年后,蒋南春回来了。今天,分众传媒定位为中国领先的lbs和o2o传媒集团,希望充分发挥分众传媒线下资源优势,实现分众传媒线下市场的良好协调。与此同时,分众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属性,表示已经规划了基于lbs的o2o互动业务,完成了技术框架的构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这类业务的投资。2012年至2014年,分众传媒实现净利润13.39亿元,20.77亿元,24.15亿元。交易对手承诺分众传媒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9.58亿元、34.21亿元和39.2亿元。

“毫无疑问,分众传媒找到了合适的时机,站在了a股估值的顶峰。”经纪公司M&A消息人士称。公告显示,分众传媒此次借壳的估值溢价接近8倍。对于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

在这方面,分众传媒以同行的高估值为由进行了解释。根据公告数据,2015年4月30日媒体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为61.42倍,根据2015年预测利润数据计算的交易市盈率为15.45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然而,所选的M&A案例显示,这一市盈率比同行业可比交易市盈率略高13.24倍,公司声称这主要是由于分众传媒独特的媒体资源、领先的行业地位、精准的广告投放和优质的客户。

经历过潮起潮落的蒋南春曾经说过:“我会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使用因果关系。”我将不再用资本市场来衡量,而是坚持长期思考。”分众传媒和蒋南春登陆a股市场后真的能如此洒脱吗?
标题:分众的A股借壳盛宴:估值套利的资本狂欢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4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