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6字,读完约7分钟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近日出台文件,从6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的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记者近日在天津、上海、山西等地采访了解到,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将释放出药品市场化改革的信号,这将有助于激发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市场,同时也使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更加紧迫。

制药公司放开药品价格的竞争日益激烈
政府取消大多数药品零售价格限制的举措受到了当地卫生部门、制药公司和其他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他们大多认为,此举有利于形成药品价格市场化机制,塑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有利于低价药品回归药店。

近年来,人们在药店里发现低价药品是很常见的。在天津,记者走访了河北区桂生堂药店、南开区通惠药店等。,但没有购买治疗咳嗽的复方甘草片。相反,它们是像颗粒这样的高价产品。据药店销售介绍,复方甘草片是含大麻的制剂。用身份证和限量购买很麻烦。此外,他们的价格不高,利润微薄,所以许多药店不从制造商进入。

维生素C银翘片只卖两三块钱,记者在桂生堂药店和其他地方都没有买到。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全国各地都有鱼精蛋白的案例,鱼精蛋白是一种外科手术的紧急药物,10元买不到,需要提前订购几元。

“过去,我们一直希望药品的价格能够合理、科学,但实际上,频繁的降价导致一些低价的好药品消失,高药价没有得到根本控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姜华良建议,改革后,我们应重点观察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价格变化,是否能调动药厂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又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引用603883,咨询)。

制药公司也普遍支持这一举措,并认为这将鼓励制药公司真正创新,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山西雅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表示,这释放了药品市场化改革的信号。“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这可以鼓励制药公司不断创新和研发。将会生产更多有市场的好药物,将来人们会有更好的新药。”

然而,一些受访者担心制药公司可能会趁机提价。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受专利保护的特定药品价格可能确实会上涨,有必要加强监测,了解患者需求,但大多数药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镇东药业董事长李安平认为,放开药品价格对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药品价格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任武贤还表示,当制药企业处于同等竞争水平时,大多数普通药物的价格都会在竞争中下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学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副教授蔡江南指出,取消价格限制为下一步建立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推进,医药企业的生存可能不如过去,中长期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洗牌。一些制药公司向记者透露,他们预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药品价格将下降,制药公司的利润将下降,空的回扣将被压缩,热衷于模仿的中小型制药公司将难以生存。他们研究了应对可能的药品价格竞争的对策。

招标采购改革迫在眉睫
政府取消大部分零售药品的限价后,招标采购在药品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然而,业内人士担心,被批评的招标和采购权力将会扩大,使得药品价格改革难以惠及普通百姓。

目前,中国药品市场供过于求,许多企业生产相同的仿制药是很常见的。在市场竞争下,除了供不应求的低价药品外,一般药品价格不能随随便便上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疗改革办公室主任陈辅指出,目前实际上存在三种药品价格,即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零售价格、集中招标的投标价格和医院的采购价格。在政策出台后的短期内,关键是发挥另外两个价格作用,防止医药企业形成价格联盟。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经过各省市多年的探索,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相对成熟。取消最高限价后,药品价格可以通过招标采购进行调节。

然而,业界普遍预期,由于药品价格已显示出自由化的迹象,药品招标制度的改革应尽快提上日程。“如果竞价方式不变,低价竞价不变,允许药品价格在市场上运行,那么将来的人可能既吃不到降价药品,也吃不到安全药品。”

专家认为,中国的药品供应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没有医疗机构。虽然药品是由国家定价的,但市场的作用已经在实际操作中显现出来。例如,人血清白蛋白的国家价格超过300元,但由于供应短缺,市场价格已超过600元。

在药品配送企业与医院的对接中,医院具有绝对优势。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医院普遍拖欠药品配送企业药品货款超过8个月。近年来,低价药品可以中标,导致“虚假低价药品”事件频发。在药品原材料、运输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要求药品价格下降而不是变相上涨是不现实的。正是由于现行招标制度的畸形,出现了投药不足、化学成分掺杂等“虚假低价”的情况。如果招标方式不变,允许药品价格市场化运作,很难保证人们能够长期真正使用安全的药品和低价药品。

更令业界质疑的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既不采购也不使用药品,也不支付货款,却决定了数万家药品企业的药品准入资格和价格,权力很大。取消政府药品价格限制后,改革进一步扩大招标采购环节的权力,缩小滋生腐败的空空间变得越来越迫切。

加快支持招标改革的步伐
取消限价只是药品价格改革的一部分。专家认为,要真正建立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需要顶层系统规划,并形成多种支持手段共同推动。
其次,推进医疗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确保公平合理。据记者调查,药品价格放开后,制药企业最关心的是政府的招标政策改革。为了抑制政府取消限价后招标购买力的扩大,实现药品价格的真正市场化,招标方式的改革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药品招标应统一和区别对待。应根据药品质量等级进行不同等级的招标,由患者根据经济条件和药品信任度进行选择。只有低价竞标的现象必须改变,否则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任武贤建议,在现有条件下,药品价格自由化和药品招标应首先整合,至少有三到五家企业应中标。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第三方竞价等方法,真正将权力下放给市场。

划清政府在药品价格制定中的权力界限,通过协商机制促使药品形成合理的药品价格。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蔡江南认为,过去政府在药品价格领域介入过多,政府取消限价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开了一个好头。

今后,政府应在建立医疗保险协商机制和市场价格监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政府要增强讨价还价和谈判能力,努力使医疗保险在未来药品价格形成中发挥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

医疗服务价格应进一步市场化。专家说,一些地区的医疗费用十年来没有变化。在国家投入不足的背景下,很难改变“以药养医”的观念。从长远来看,将医疗服务价格推向市场势在必行。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治疗时间、体检、医疗费用等。都应该放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上,平等竞争,让病人有更多的选择。

继续加大省级和医院部门招标力度,加大医药企业反腐力度。随着药品逐步回归市场定价和反腐力度的继续,医药行业的权力寻租行为可能会越来越少。只有当回扣等中间环节被挤出时,药品价格才会真正下降。基层群众希望继续加大医药行业的反腐力度,打击行业“潜规则”,使药品价格回到市场的原形。
标题:药品招标采购饱受诟病改革迫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4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