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1字,读完约6分钟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显然,资金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单一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如何解决财务问题?在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峰会论坛上,结合传统和创新模式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成为论坛的焦点。

“过去,缅甸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障碍。因此,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寄予厚望,并希望通过这种发展倡议建立各种跨境项目,以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对我们缅甸人来说,我们也将从中受益匪浅。”在昨天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峰会论坛上,缅甸建设部长觉尔温告诉国家商报。

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42名副部长出席了这次论坛,不仅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包括许多拉丁美洲地区的代表。论坛期间,“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也向皎漂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司副司长张在论坛上对《国家商报》表示,许多国家大力推广ppp项目融资模式,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希望相关金融机构继续创新,开发更多适合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

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期望:与中国的合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本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4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37.2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同期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0.6%。其中,4月份投资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等国家。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孙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和产能今年并没有开始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助推效应并没有完全显现。外商投资和承包项目受周期影响较大,总体形势肯定是好的。

在中国澳门的论坛上,记者也感受到了沿线各国“基础设施领导人”对中国投资的期待。柬埔寨公共工程和秘书事务部国务秘书利姆西得宁提到,“一带一路”建立的这些经济走廊将使柬埔寨与该地区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我们还有一些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事实上,不仅是沿岸国家,张也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双方合作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企业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签署的新合同达到150亿美元。

他们对中国投资的热情不亚于“一带一路”沿线的缅甸和柬埔寨。委内瑞拉公共交通工程部长哈伊马尼·特鲁迪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将进一步鼓励中国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拉美投资。

他说,我们还希望通过建设铁路网、开通河道、建设发电站、公路和桥梁,进一步加强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项目落地快
孙认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阶段。他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就是用经济法和平转移产业。根据历史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时,它将逐渐成为资本净出口国。“我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去年外商在华投资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基本持平。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资本和资产的净出口国,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中国电力建设(报价601669,咨询)副总经理王斌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路”政策衔接,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资金和中国企业的优势,使项目快速落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十多年前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一样,‘一带一路’战略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遇。”

有机会就有挑战。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被迫停止海外项目的工作。今年3月,斯里兰卡政府以审批程序不一致和环境问题为由,暂停了中国交通建设公司在斯里兰卡的一个项目的实施,并要求等待最终评估报告的发布。

孙回应说,中国企业不存在问题,双方高层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企业有信心恢复工作。“你出去投资会有风险。你不能投资,因为你害怕风险。坐在家里可能会有地震的危险。”孙幽默地说道。

王斌提到,东道国的企业、政府和人民应该为项目的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包括政策法规的衔接和创新,这些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证明,无论谁在政策法规的衔接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都可以尽快完成项目。

未来“走出去”的合作模式:大力推进ppp
根据一份机构研究报告,在未来5至10年内,“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只能筹集240亿美元,亚洲投资银行每年只能筹集4000亿美元。

资本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和难题。张表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单一的投融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要采取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他提到,目前,许多国家大力推广ppp项目的融资模式,这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也希望相关金融机构能够继续创新,开发更多适合项目业主和承包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

一些专家建议,AIIB和东道国政府应共同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并调动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和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模式将为满足亚洲的发展需求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也要求中国企业完成从以前的建筑商到建筑运营商的转型。“中国的工程和建筑企业不应该成为海外的游击队,以牙还牙,修一条路来完成它。相反,他们必须在这条路建成后再走,而且有必要通过这条路产生协同效应。”孙玉子说,例如,中国通信建设不仅帮助非洲建设机场,而且帮助他们建设和经营空港口物流园区,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题:“一带一路”基建资金缺口大 沿线国盼中国PPP唱主角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