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5字,读完约9分钟
6月2日凌晨,一场倾盆大雨洗劫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在上海宋林路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一家中型铜管加工贸易企业的负责人梁峰(化名)感觉像是下了一场雨。他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正在做铜缆线路,下游客户仍然相对稳定。有几家国有企业。尽管销售额下降了,但仍能维持下去。”梁枫说道。然而,在上个季度末,银行信贷经理说服他偿还一部分贷款,并承诺再次偿还给他,但一个多月后,该经理未能履行其承诺,也没有借给他。

“这很正常。”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副行长郭伟(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我们整个分行目前只有两笔大宗商品融资贷款,都是老客户,新客户已经不做了,老客户又增加了新的贷款。它不再被批准。”

随着商品价格的不断下跌,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痛点。
普遍贷款
在大宗商品领域,银行贷款并不少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2015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表示,2014年,唐山地区商业银行向钢铁企业借款93亿元。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在早前的中国钢铁协会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2014年,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但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2014年,中国钢铁协会钢铁企业会员银行贷款同比增长0.2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58%。据朱继民称,这主要是由于银行放贷后利率上升。特别是一些银行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不断抽逃贷款和压贷,使得企业资金非常紧张,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经营风险。

卓创信息的铁矿石分析师刘志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采访时表示:“4月3日,铁矿石价格跌至6年半以来的最低点,为每吨46.7美元,价格暴跌,使得铁矿石行业融资也很困难。”2015年,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的问题已经从钢铁和铁矿石等行业蔓延到有色金属、橡胶和农产品等行业(000061,库存栏)。

近日,山东省供销系统的两大企业——山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资”)和山东棉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棉麻”)陷入了相互保险危机。前者是山东省最大的农业流通企业,后者是山东省最大的棉花流通企业,共有员工5000人。两家企业无法及时偿还的银行违约贷款总计405174万元,仅在山东省。

据媒体报道,11家债权银行向山东省政府提交的《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企业资金风险应急报告》(以下简称《应急报告》)指出,各银行对上述企业的授信存在重大风险预警,要求省内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化解金融风险,协调债务偿还。

目前,山东省政府已协调有关方面积极为企业筹集过桥资金,要求农资公司最大股东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行使和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瘦身计划,优化股权结构,及时引进战略投资者,降低管理和财务成本。

在银行方面,山东省金融办要求银行对企业到期贷款进行展期,不得挤占贷款、抑制贷款、拖延贷款,保持现有信贷规模,充分利用循环贷款、借新还旧等政策,确保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此外,还要求银行主动为企业盈利,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待遇,不收取财务咨询费。

锡伯族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采访时表示:“在大宗商品牛市结束后,融资一直在收紧。去年6月爆发的“青岛港事件”让银行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更加警惕。此后,银行加速了贸易融资业务的收缩。”

所谓“青岛港事件”,是指2014年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涉及青岛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的贸易融资案件。青岛港于2014年6月6日在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然而,在上市前夕,该港口企业所在的“德政部”的60多家关联公司被曝光涉嫌利用有色金属仓单在多家银行融资进行融资欺诈,许多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境内外贸易商、合作伙伴和担保公司都卷入了这场风波。

“青岛港事件”后,由开证行、委托开证行、担保人和申请人(外贸代理人)提交的标的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证停付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信用证融资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融资产品。由于上述事件,信用证存款现在已经从5%上升到10%,再上升到20%甚至30%,这也适用于有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背景的企业。”邱跃成说道。

卓创信息铁矿分析师刘志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形势越来越严峻。银行贷款越来越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例如,半年期的长期信用证很少被开立,现在只有短期信用证可以开立大约3个月。贷款范围也缩小了,私营企业基本上没有贷款。”

来自银行的投诉
郭伟告诉记者:“目前,江苏、浙江和上海的银行对所有贸易公司的贷款都非常谨慎。特别是,上海银行经历了钢铁贸易风险、钢铁、铁矿石、煤炭和大豆等贸易公司的质押和信用证融资的集中爆发。业务明显收紧。”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商聚集地。2012年以来,钢铁贸易风险集中,出现了大量相关金融纠纷。所谓的钢铁贸易风险体现在金融领域。其中一种情况是,钢铁贸易商用虚假仓单向银行质押融资,或者用同一仓单向不同的银行重复质押。一旦交易员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抵押品就会冲击水漂,银行就会损失利润。

直到2014年,钢铁贸易的风险终于放缓。2015年1月22日,上海银监局公布,2014年底辖内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辖内银行业钢材贸易风险集中暴露期基本结束,相关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在国家层面,银监会在年度工作总结中也表示,钢铁贸易、煤炭贸易、铜贸易、担保圈、担保链等业务风险逐步缓解。

郭伟指出:“贸易融资业务的变化反映了行业的周期性。银行也必须从自身风险控制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
2008年后的几年里,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并持续上涨。在银行信贷扩张的过程中,信贷被给予了商品行业。“当时,没有必要担心向贸易公司放贷。由于商品价格上涨,抵押仓单的价值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翻一番,公司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很快,给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郭威说道。

然而,自2012年以来,商品市场由牛市转为熊市,行业风险逐渐凸显。
“我们曾经向钢铁贸易企业提供贷款,但自2012年以来,钢铁贸易行业出现了还款问题。2013年,许多钢铁贸易企业的老板破产,失去了联系。我们银行没有过多地涉及这种融资。业务,但也花了很大的努力来清理坏账。”郭威坦率地说道。

商品市场价格逆转后,许多贸易企业离真正的贸易业务越来越远,客户风险也越来越高,包括用假进口合同开立长期信用证融资,或用空证书打包贷款,或伪造文件,或用同一批货物重复抵押等。还有很多企业将融资资金挪作他用,进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房地产、信托、地下银行等领域。

“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后,市场风险也上升了。从进出口双方签订合同到开立信用证和付款通常有一段时间间隔。如果货物价格波动频繁,将影响信用证的执行。商品价格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原油和铁矿石价格基本处于低位,许多剩余商品实际上面临巨大的价格压力。”郭威说道。

郭伟认为,总体来看,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在上升,但贸易融资的回报远低于前几年商品牛市期间,银行肯定不愿意涉足这类业务。
开始改变职业
记者从一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了解到,许多商品交易企业向公司提出融资需求,但期货公司虽然有一些融资服务,但只是杯水车薪,这使得交易企业在交易量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

2012年12月21日,临时协会发布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试点工作指引》。2013年3月,首批8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获批。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4月18日,已有41家风险管理公司成立备案,37家开展了备案试点业务,36家开设了期货交易账户。数据显示,2014年,子公司现货仓单的短期和长期交易超过370亿元。

「然而,期货风险管理附属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例如对冲计划。融资服务不是亮点。即使提供融资服务,也只是针对标准仓单,范围很窄。”浙江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副总经理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也有一些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为现货企业提供非标准仓单融资服务,但与银行一样,风险管理子公司也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后来开始收缩此项业务。”

“目前,无法获得贷款的企业只能求助于私人金融机构,但这些私人金融机构要求企业主用自己的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货物仓单不被接受,折扣很大。”梁峰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另一个是企业之间的资金互借,这只能在非常熟悉的企业之间用信任来完成。”

梁峰表示:“许多中小贸易企业已经转型。许多早年积累的企业主不再从事这项业务,更多的人转向金融投资。”
标题:“抽贷潮”再挫大宗商贸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6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