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53字,读完约11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马浩宇出生在北京,他情不自禁。古龙小说中的这句格言是描述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02868.hk,以下简称“首创”)情况的绝佳方式。

4月27日,北京(房地产)迎来了“3?30“新政后的第一次土地狂欢。经过10分钟和154轮的现场战斗,它率先以56.4亿元的总价和6.05万平方米的自住住房赢得了北京市海淀区永丰工业基地的一块土地。保险费率为48.93%,平均楼面价格为3.9万元/平方米,住宅部分楼面价格高达4.3万元/平方米。2015年,北京新的单价诞生了。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面粉比面包更贵。目前,首创置业周边房地产的平均售价仅为3.7万元/平方米。通过叠加建安成本、土地契税、财务管理等。,为了在这块土地上获得10%以上的利润,未来的开盘价应该超过10万元/平方米。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疯狂开拓!上述地块的巨大成本和不确定的前景让许多业内人士为他担忧。然而,在沉重的征地背后,很难掩盖战略主动权的无奈。

事实上,过去疯狂扩张地盘的先锋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毛利大幅下降,一线城市以外的项目收入微不足道。面对外界的质疑,这家稳定的房地产企业最近表现出激进的一面,提出了“聚焦+加速”的狼式战略。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就规模和安全性而言,资本协会将如何权衡利弊?随着掌舵人刘的退休,打造这艘巨轮的下一个方向会是什么?《时代周刊》记者试图就上述问题采访先锋,但被对方拒绝,理由是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新单价王的未来将受到考验

10.2公里,从永丰工业基地到最近的地铁站——四号线终点站安河桥北站的直线距离。从地铁站出来,坐了40分钟的公交车后,《时代周刊》的记者来到了基地。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永丰产业基地作为中关村(古坝000931)科技园区的重点规划项目,集聚了医药、生物、计算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10天前,基地中部东北面的一块土地被出售,这立刻点燃了房企的激情。保利、房型、华侨城、龙湖、首创等10多家品牌房企参加了此次竞赛,首创以56.4亿元的总价和6.05万平方米的自住住房造价赢得了最后的笑声。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如果将土地价格加上建设、税收和财务管理费用,项目未来的成本价将达到7万至8万元/平方米。如果考虑10%-20%的利润,预售单价预计会超过10万,这几乎是一个地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情绪激动地对《时代周刊》记者说。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这是一个典型的“面粉比面包贵”的市场。以距首都地块不到500米的白王府为例。新房均价仅为3.7万元/平方米,而周围二手房均价仅为3.4-3.5万元/平方米。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第一次购买真的很贵。目前,该地区的市场不足以支撑这一价格。”雅豪集团董事郭毅表示,高成本必然会面临去投资的风险。然而,从征地、规划到上市,高端项目一般都要经历两年的缓冲期,这与未来楼市的走势密切相关,仍需市场检验。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张大伟还对记者表达了对项目前景的谨慎态度:如果未来两年房价能每年上涨10%左右,而空房通过质量和产品差异化提高议价价格,第一个项目应该有保本的希望,但如果想盈利,也将面临去投资的压力。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不少人都在关注这个市场。仅在2015年,北京就将有超过1000套顶级豪宅出售。在今年的新老建筑中,单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的项目约有25个,包括龙湖陈曦原创、万柳书院等多个项目。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没有未售出的产品,只有未售出的价格。

“海淀区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土地供应也很少。从稀缺性的角度来看,该情节具有优势。”郭毅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永丰工业基地被百度、华夏银行(600015)等众多大企业包围,高端需求不缺。如果第一个项目定位准确,与众不同,未来将是光明的。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当前的现实非常“瘦”。《时代周刊》记者实地考察后发现,永丰工业基地及其周边商业设施十分罕见。最近的大型商业设施是华润彩城,距离这里5公里;清华高中、中关村二小、中科院幼儿园等名校聚集在基地,但这些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存量巨大;此外,首都项目周边地区还存在自住、拆迁和商品房并存的混乱局面。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第一线土壤储存的缺乏限制了生长

无论如何,先锋回到一线城市越来越迫切。

据《泰晤士报》记者报道,近年来,首创大规模向二三线城市扩张,青岛(房地产)、无锡(房地产)、烟台(房地产)、江阴(房地产)、镇江(房地产)、昆山(房地产)、湖州(房地产)等城市纳入其版图,占首创置业40%以上。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些以前的地图已经成为抑制这一举措的“累赘”。例如,Xi(房地产)、天津(房地产)、烟台等土地储备相对较重的城市,根据该机构的计算,其去化学化周期超过20个月。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这显然是对公司运营和盈利能力的考验。

去年年初,在首都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首都总裁唐骏宣布,2018年(五年内)合同销售额将超过600亿元,位居行业前20位,2014年销售目标为280亿元。当时,2013年第一年的销售额只有196.1亿元。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结果并不令人鼓舞。2014年是第一个创新五年战略的第一年。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去年上半年,第一家公司仅完成了20%的销售目标,并首次跌出了房屋销售的前50名;下半年,公司主动采取降价和移货的策略,加快了销售速度,导致销售逆转。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2014年全年,首次实现销售额248.6亿元,完成近90%的销售目标。“未能完成目标是因为下半年的市场形势非常糟糕,公司原来的回报节点在下半年,所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任总裁唐骏在2014年公司业绩会议上解释说。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去年,初始收入为100.58亿元,同比下降11%。除了下降,还有毛利。根据年报,首笔资本的毛利率从2013年的31.02亿元下降到去年的24.2亿元,下降了22%,毛利率从2013年的27%下降到24%。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第一个原因是:北京大本营和成渝基地,它们在去年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毛利率却有所下降。根据2014年年报,除北京、天津、成渝外,首创去年其他地区的营业收入为29.62亿元,同比增长15%,但净利润基本保持不变,仅比2013年增加约1000万元,至3.95亿元。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一个项目对一线城市的土地需求巨大。”房地产评论员严跃进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2014年,首创中国大规模土地储备,年土地总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京沪投资占70%。在巩固北京大本营的同时,“大上海”(房地产)战略已经开始起飞。在去年首次收购的11块土地中,6块在北京,5块在上海。“公司抓住了土地市场的短期回调机会,在五大战略重点城市频繁出手,以较低的地价购买多块土地。”首任董事长刘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即便如此,截至2014年底,第一土地银行总建筑面积为1091万平方米(公司股权面积为895万平方米),土地银行地上面积为882万平方米(公司股权面积为728万平方米)。其中,首创的土地储备仅占17%,而成都、上海和重庆(房地产)共占22%左右。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北京的项目不多。今后在北京很难获得土地,要高价补上这个位置是没有办法的。”郭毅分析了《时代周刊》记者。

“激进主义”背后隐藏着许多担忧

今年年初,先锋设定了350亿元的销售目标,同比增长40%。为实现五年600亿元的目标,“聚焦+提速”成为先锋今年的主题。

在“提速”方面,首先实施了“857”标准,即新收购项目5个月开工,7个月开工,开工率达到80%。

“公司去年上半年的业绩还不够平衡,所以今年1月4日的年会后就分配了任务,提前做好了安排。因此,我们仍然对第一季度充满信心,这肯定高于过去。我们越快完成任务越好。”唐骏说道。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截至2015年3月底,公司总承包面积约5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2.2%,合同金额约57.3亿元,同比增长137.0%。

在“着力点”上,第一个计划是今年投资250亿元土地,涉及北京、上海等五个战略城市和悉尼、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整个海外征地预算占总预算的10%。因此,外界称先锋为“激进”,但先锋不愿意承认。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首创投资者关系部总监冯表示,首创置业在追求规模和速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规模从2013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近250亿元,27%的增长速度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从目前房企经营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很难保持30%的增长率。中国投资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韩昌吉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虽然房企资本处于高周转过程中,但如此高的土地投资额仍会给资金链带来很大压力,而土地资本投资在前期是固定资本,流动性较低,但会制约速度。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小公司”有如此“大胃口”,所以很难避免担心激进的开创性行动。关键是钱从哪里来?在快速扩张的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资金隐患?

根据2014年年报,为满足房地产开发需求,截至去年年底,首笔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总额为325.28亿元,同比增长55%;净负债率从去年的58%飙升至87%。

此外,首创海外10亿美元中期票据和永久证券计划,累计提取高级债券32.5亿元,永久证券4.5亿美元。这些永久债券没有到期日,在会计处理中不包括在负债中,但包括在权益中。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截至去年底,资本公司的股本增加至214.14亿元,但这些资产的增加主要来自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随着这些小股东权益的增加,他们在资本公司净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扩大了。去年,首创集团实现净利润22.64亿元,同比增长3.5亿元。在公司合并报表中,增加的3.5亿元有一半以上属于少数股东,这意味着增加的利润有一半以上不属于首创置业,而永久债务的增长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后刘时代的考验

任志强走后,刘即将退休。

4月23日,北京组织网站发布了《市委管理干部任命前公告》,称王皓将出任北京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并被提名为北京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意味着,北京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刘即将退居二线。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今年2月,我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目前正在办理辞职手续。”刘证实了的消息。作为首创集团的先驱,刘似乎比首创集团本身更专注,他13年的官场经验也为首创集团带来了相当大的资源优势。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自1995年以来,以刘为首的首创集团总资产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拥有5家上市公司,涵盖水务、环保、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龙头鳄鱼”。像任志强领导的华远地产(古坝600743)一样,首创在北京很多黄金地段也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业内人士称刘为“北京的地主”。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在严跃进看来,刘早已属于他的灵魂。因此,此次辞职将面临一系列调整日常运作的举措。对于先锋来说,相应的商业模式将会继续。尤其是“产业+房地产”的模式缺乏刘的指导,可能会增加首创集团后续探索的成本。

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刘退休后,虽然直接影响减弱,但他不会与上市公司断绝联系。政府资源和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公司的管理风格可能会发生变化。”韩昌济说:

标题:重金补仓 首创置业遭遇“进退两难”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