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8字,读完约7分钟

2014年度业绩披露已经结束。与1343家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相比,23家公司的快报数据与年报数据相差超过20%,达到了“道歉”的标准。2013年,1204份绩效报告中只有10份的错误率超过20%。就绝对数量和比例而言,2014年业绩报告的“错误率”几乎翻了一番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记者赵主编

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的准确性正在下降。随着2014年年报的结束,与1343家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相比,23家公司的快报数据与年报数据相差超过20%,达到了“道歉”的标准。2013年,1204份绩效快报中只有10份报告的错误率超过20%,2014年绩效快报的“错误率”在绝对数量和比例上几乎翻了一番。虽然一些公司在年报前通过修改业绩快报回避了道歉公告,但仍暴露出风险控制不足、对重大风险重视不够、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不够严格等缺陷。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表演“地雷”经常出现

具体而言,在上述23份错误率超过20%的绩效快速报告中,有9份错误率超过50%,与前一年相比,这一数字也大幅增加。其中,6家公司的错误率都在100%以上,年报的实际表现远低于快报数据。记者发现,差错率最高的公司主要在业绩快报中为资产减值留有余地,并在年报中做了大量拨备。这些公司的共同点是他们遇到了很多风险或不利因素。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例如,该公司在4月30日发布了年度报告,披露亏损2.7亿元,但在此之前,该公司在4月10日的业绩快报中称“2014年净利润为4816万元”,前后误差率高达6倍。然而,在业绩报告中指出,新的碳和烯烃材料还有“空间”,参与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正在进行中。因此,上述业绩报告中的数据没有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的减值因素,而在年度报告中,公司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为1.97亿元。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类似的情况从盈利转为亏损或大幅增加亏损并不少见。除了在涉及新碳烯烃材料的情况下资产减值的“负担”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诅咒”是上市公司遇到了重大风险。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上海吕鑫(报价002565,咨询)就是一个例子。公司在今年2月28日的业绩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8043万元。然而,3月30日,该公司因有重大问题需要披露而暂停交易,随后于4月8日恢复交易,宣布其子公司德美彩印(Demei Color Printing)发生了涉及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债务纠纷。上海吕鑫为德美彩印银行贷款提供的实际担保总额为1.6亿元。虽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承担上述担保,但由于担保目前无法解除,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度报告审计过程中本着审慎原则,对浙江德美担保可能发生的损失做了充分准备,导致公司2014年度业绩下调。为此,公司不得不在4月25日发布修订公告,预计全年亏损4435万至5745万元,而公司在4月29日的年报中披露的亏损为5105万元。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此外,圣顺川案(引用002608,咨询)更具代表性。自2013年以来,公司已与明德重工和润德海运签订了内部合作造船合同,后者持有后者49%的股份。上市公司提供造船资金,后两家公司负责建造。当时,明德重工是一家净资产为负、持续亏损的企业。2013年,签约金额为34.9亿元,占上市公司外包合同的90%以上。此外,明德重工在2013年连续延期交船后,2014年又签订了22.1亿元的新合同,占当年外包船舶合同的99%。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不仅没有充分披露与明德重工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还继续超额支付。最终,明德重工危机爆发,开始破产重组。st顺川与明德重工的合作可能造成5.3亿至29.5亿元的损失,远远大于公司2013年1.2亿元的净利润。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上述事件发生后,今年2月28日,*st顺川发布了2014年业绩报告,显示亏损3.28亿元。但这是因为明德重工的破产重组仍在进行中,公司没有为明德重工及关联方的债权计提坏账准备。4月21日,公司修改了业绩报告,更新后的数据是亏损6.27亿元。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然而,在公司4月29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根据明德重工目前的破产重组过程,审计机构对明德重工24.7亿元的往来应收账款进行了说明。剔除相关部分后,公司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到10.1亿元,公司财务报告由会计师出具。根据年报,2014年,公司的年度亏损为18亿元。由于这种非标准的意见和巨大的损失,该公司被警告有退市风险,并于4月30日恢复交易,该日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无限下跌。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更正”已经晚了

除上述“风险项目”外,由一般审计错误导致的绩效报告“不准确”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攀钢钒钛(报价000629,咨询)也因“中外差异”而失去了目标。该公司4月15日发布的2014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亏损约为21亿元,下降482%;然而,4月25日,该公司发布了一份修订后的快报,称经进一步审核,预计损失扩大至37.75亿元,损失金额增加了近80%。最后,4月29日,公司年报中的亏损金额也被确定为37.75亿元。公司董事会在修订快报中发表了致歉声明,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属的卡拉拉矿业银行的贷款全部以美元借入,中澳两国对外币贷款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另一个例子是狄威视频(报价300167,咨询),它已经发布了道歉声明。经审计的年度亏损为936万元,比业绩快车净利润低137.24%。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决定两年内计提30%的存货跌价准备,影响净利润304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错误在狄威视频中从未发生过。2013年度报告披露期间,公司2014年2月21日发布的业绩报告净利润为2307万元,但经审计的年度报告净利润为522万元,较业绩报告下降77.39%。在那些日子里,公司道歉了。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此外,一些公司,如浪莎(报价600137,咨询)和汇源通信(报价000586,咨询),对年度报告业绩超过快递20%感到“惊喜”。然而,在上述23家存在较大误差的公司中,这种“正误差”占少数,关联公司的利润基础较小。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除了误差超过20%的“第一梯队”之外,在2014年年报披露期间,误差率在10%至20%之间的公司规模也有上升的迹象,达到44家,而在2013年年报披露时,这一数字为36家。其中,海陆重工(报价002255,咨询)和中力科技(报价002309,咨询)等公司的错误率也接近20%。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根据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应确保业绩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和指标与相关定期报告中的实际数据和指标不存在重大差异。如果相关财务数据与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20%以上”,上市公司在披露相关定期报告的同时,应当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道歉,并说明差异的内容和原因,以及公司内部责任人的认定等。

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然而,记者发现,在2014年年报披露的早期阶段,许多错误率较高的公司以紧急修订公告的形式“纠正”了此前快报中重要财务指标的错误,其中一些公司在业绩快报中道歉。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披露是在接近年度报告披露时进行的,留给市场的反应时间不够,从本质上讲,它无法掩盖存在重大错误的事实。虽然道歉有多种形式,但缺乏“责任”的内容。特别是,鉴于2014年财务报告披露的“不准确性”增加,以及一些公司的持续“失误”,监管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题:业绩快报“失误率”倍增 23家公司触发致歉标准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