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83字,读完约25分钟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交织在一起。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向中速换挡的“新常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上海股份公司面临困境,整体经营业绩仍实现增长,利润质量保持稳定。以上证18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继续保持稳定,体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示出增长活力,经营规模比重上升。

当然,由于经济放缓,上海股票公司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增长。然而,除了一些行业,大多数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调整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因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混业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下,有必要借助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沪市蓝筹市场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以提升制造装备产业和互联网加等宏观战略为基础,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上海股份公司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对上海证券公司年报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公司发展的整体概况,还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中国当前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截至2015年4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有1041家上市公司按期披露了2014年度报告。本报告对上海证券公司2014年年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上海证券公司的总体情况、行业经营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上海股份公司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建议。

一,上海股份公司的整体表现
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等因素,中国经济继续放缓。面对经济放缓的巨大挑战,上海股份公司积极应对经济转型,整体经营稳步推进,但增速普遍放缓。

(1)沪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放缓,经营质量相对稳定
从整体情况来看,2014年上海股份公司的整体业绩取得稳步进展,许多财务指标有所提高。2014年,上海上市公司净利润约为2.06万亿元,同比增长4.99%,但增速放缓,比2013年的13.06%低8.07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61元,同比持平;股东权益稳步增长,每股净资产4.82元,同比增长11.09%;公司盈利能力减弱,净资产收益率为12.61%,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2014年,上海股份公司经营规模稳步扩大,营业总收入22.73万亿元,同比增长4.34%。同时,共有约550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约150家公司同比增长50%以上,与去年持平。

从实体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2014年上海股份公司的经营利润有所下降,但经营质量相对稳定。2014年,非金融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占上海股份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9.67%,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创收力量;净利润为0.71万亿元,同比下降4.03%。存在收入增加而利润不增加的情况,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需要加强;实现每股收益0.39元,净资产收益率8.76%,同比分别下降9.73%和1.32个百分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经营质量相对稳定。

从利润来源来看,上海股份公司93.68%的利润来自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推动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工业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增加,上海股市非金融类公司的经营成本增长了2.10%,略高于经营收入的增长,经营利润和整体毛利率下降;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比略有增加,与营业收入增长基本一致;与上年相比,财务费用增长23%,与营业收入增长差异较大,凸显出实体融资难的问题。从资产负债表看,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2.03%,比上年的61.92%略有上升;非金融企业存货同比增长9.77%,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未来削减库存的压力仍然存在。

(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上海股份公司在税收、就业、投融资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税收方面,现金流量表反映上海股票公司缴纳的税费总额为2.15万亿元,同比增长6.21%,比营业收入增长近2个百分点,相当于上海股票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它对国家的财税贡献很大,但也反映出企业税费对利润有很大影响,国家迫切需要通过财税改革减轻实体负担;在就业方面,上海股份公司创造了1100多万个就业岗位,支付了1.77万亿元的员工薪酬,同比增长1455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融资方面,2014年上海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为首次上市公司提供了约300亿元的融资,上海证券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或配售募集的资金总额约为2500亿元。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成本。

2014年,上海证券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放缓,而创新投资稳步增长。上海股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为1.6万亿元,相当于前几年的投资水平,表明随着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减弱,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拉动经营业绩增长的意愿下降;2014年,上海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为1693亿元,同比增长16%。但需要注意的是,研发支出仅占运营收入的0.75%,创新投入仍需加强。

(3)现金股利水平持续稳定,蓝筹股继续显示投资价值
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上海股票公司的现金股利基本持平。据统计,整体分红率(即分红率)为32.12%,略低于2013年的34.62%;697家公司提出现金分配方案,占公司总数的66.96%,同比下降3.47%;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为6615亿元,同比下降4.04%,主要是由于中石油(报价601857,咨询)和中石化(报价600028,咨询)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导致股利金额同比下降251亿元。

在所有行业中,上交所50公司和上交所180公司分别占现金股利的90.00%和87.78%,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分别为3856亿元和5900亿元,分别占上海证券公司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的58.30%和89.20%。在现金分红方面,“四大商业银行”和中石油位居现金分红前列,计划现金分红总额为3283亿元,占沪市公司计划现金分红总额的51.12%。从现金分红比例来看,分红比例在30%以上的公司有500多家,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公司有130多家。有62家公司的现金分配规模超过10亿元。

(4)蓝筹股继续稳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显示出增长潜力
首先,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稳步增长。2014年,上交所50指数和180指数成份股平均营业收入超过950亿元,平均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平均每股收益超过0.7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3%,高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整体水平。受到市场关注的“四大商业银行”(中石油和中石化)实现净利润近1万亿元,占上海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9.29%,与2013年和2012年持平。然而,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和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调,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业绩分别大幅下滑17.29%和29.40%。

基于2015年4月30日的收盘价,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4.44倍和15.81倍,比上年翻了一番。
其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司显示出增长潜力。2014年,上海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利润均有所增长,显示出增长活力,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在经营业绩方面,2014年新兴产业相关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整体增速,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潜力。新兴产业公司的创新特征也更加明显。从R&D投资来看,2014年新兴产业公司的研发支出为569亿元,占R&D在沪市总投资的33.61%,占运营收入的2.66%,远高于沪市总公司平均0.75%的水平,相当于2014年全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

同时,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上海股市的一批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业绩估值和市场上涨的双轮驱动下,市值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新兴产业相关公司市值达到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上海股市市值占比由上年的14.2%上升至16.6%;静态市盈率达到71.31倍,是去年的三倍多,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创新驱动型企业业务发展的高预期。这些公司逐渐成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成长优势的企业集团。从近几年的新上市公司来看,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81家新上市公司,其中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公司不断涌现,国家发展计划战略性新兴公司和中国制造2025行业公司占40%以上,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210亿元,为其后续创新和成长提供资金支持。

二、上海证券市场公司行业及行业发展特点
目前,上海股份公司的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层次。2014年,不同行业和行业的公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中下游地区的表现远远好于上游地区。

(一)产业结构调整已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上海股份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在沪市公司中,受四大银行等金融行业规模较大的影响,第三产业占资产比重相对较大,总资产为118.29万亿元,远远高于第二产业18.44万亿元和第一产业491.38亿元的总资产。受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影响,以交通、信息技术和文化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发展势头超过了以传统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从全年业绩看,第三产业净利润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2%,营业收入为7.66万亿元,同比增长9.57%。营业收入增速超过第二产业6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远好于第二产业,净利润下降7.32%。此外,第三产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05%,其资产盈利能力明显优于第二产业。

(2)产业上中游运行下降,下游产业稳步发展
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周期,行业上游的采掘业利润大幅下降;受上游成本传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工业中游的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的运行略有下降;然而,医药、文化、金融等行业的下游产业却稳步发展。

1.上游产业的运营大幅下滑。首先,采掘业受到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第二,农业企业表现依然低迷。
2.中游大部分行业仍处于下行通道。首先,钢铁行业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业务表现黯淡。二是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经营下滑。第三,铁路装备制造业在运输装备制造业中的表现大幅提升,但造船业仍不容乐观。第四,汽车行业继续增长,但幅度放缓。第五,化学和造纸工业的表现没有显著改善。第六,电力行业正在放缓。

3.下游行业业务增长稳定。
第一,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加快,发展前景良好。
第二,白酒和食品制造业的利润略有增加。
第三,文化传媒产业表现喜人。目前,传统产业领域的发展势头减弱,文化传媒产业作为一种生活服务产业,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以传统媒体行业为主的上海文化传媒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和16%,高于上海股市整体水平。与此同时,2014年,上海证券公司在文化传媒产业的并购、重组和投资方面非常活跃,涉及许多子行业,如影视、游戏、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2015年,随着国家政策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支持,国家对领域控制的弱化和以营改增为重点的税收政策改革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传媒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金融业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而证券业的利润出现爆炸式增长。2014年,金融业实现净利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在降息预期下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上市银行整体利润增长率进一步下降。2014年,银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15万亿元,同比增长6.9%,明显低于2013年13%的增长水平。因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利息收入的影响,上市银行加大了发展中间业务的力度,非利息收入比重明显提高。此外,由于重启ipo和股市的大幅上涨,证券业的各项业务都在蓬勃发展。2014年,上海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368.6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中信证券(报价600030,咨询)实现净利润约113.37亿元,排名第一。光大证券(报价601788,咨询)和太平洋证券(报价601099,咨询)涨幅居前,分别为905%和628%。

第五,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相关建筑行业的增速也有所下降。
第六,批发和零售业绩与去年持平,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改善。
第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1%。技术是信息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14年,信息软件业增加了在R&D的投资,研发支出总计5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高于2013年的2%。其中,恒生电子(报价600570,咨询)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it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最大,高达42%。随着“互联网加”行动计划的实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制造产业将被整合,信息软件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其业绩有望继续高速增长。

第八,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利润保持稳定。
三、上海股份公司的缺陷和操作风险
(1)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
从各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上海股市呈现出非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公司的数量、质量和规模占据显著的主导地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司数量较少,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详情如下。

首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据统计,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9个省、市、自治区)有389家公司,占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总数的40.14%。2014年,净利润为1112.72亿元,仅占整个上海股市的5.43%。其中,上海股份公司整体净利润略有增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利润同比下降4.92%。然而,与去年17.16%的降幅相比,该地区净利润的降幅有所放缓,业绩相对有所改善。具体来说,中西部地区盈利能力较弱,这与该地区主要出口资源和能源,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有关。其中,今年矿业实现净利润大幅下降,同比下降84.15亿元。2014年,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行业以及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行业亏损严重,分别亏损7.8亿元和8.07亿元;东北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00%,高于上海股市4.99%的整体增长率。东北地区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AVIC资本(报价600705,咨询)和北大荒(报价600598,咨询)两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其中,AVIC资本受股市大幅上涨影响,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15%。2014年,北大荒出售了多年亏损的大米业务,通过土地租赁实现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312%。剔除上述两家公司的影响,东北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24%,主要是由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业绩大幅下滑,分别亏损6.66亿元和4.83亿元。

第二,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京津冀地区表现稳定。东部地区(山东、上海、浙江和江苏)2014年实现净利润3234.04亿元,同比增长15%,远远超过上海证券交易所6%的整体增长率。从行业角度看,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这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行业的绩效风险。例如,与中西部地区类似,该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和石化等传统产业的表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27%和136%。然而,2014年金融业和汽车制造业的业绩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和14%。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和一系列深化东部沿海地区改革的国家政策的实施,东部地区有望在2015年保持良好势头。此外,受市场关注的京津冀地区2014年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金融、电力、热力、燃气等行业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22亿元。然而,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亏损严重,亏损金额达161亿元,同比下降1744%。总体而言,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和渤海湾港区的建设,为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国有企业整体仍占主导地位,但经营业绩和公司治理有待提高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国有企业(含金融企业)644家,占整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61.98%,市值20.43万亿元,占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81.37%。总体而言,2014年上海股市国有企业整体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20.92万亿元,净利润1.86万亿元,同比增长4.54%和4.12%,分别占上海股市总量的90.86%和90.39%。从数量、市值和经营业绩来看,国有企业在上海股市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当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增长高于上海股市平均水平时,净利润增长比上海股市平均增长4.99%低0.87个百分点,经营效率仍需提高;第二,与民营企业相比,空.还有发展空间2014年,上海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980亿元,同比增长9.66%和15.12%,增速分别比国有企业高5.12和11个百分点。

具体分析表明,经营业绩低、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薄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和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从产业结构来看,上海股市的公司主要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公司数量有限,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在股权结构上,类型相对单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规范。从交易结构来看,上海股市蓝筹股交易近年来相对不活跃,需要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来激活和改善交易。因此,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国有资产有序进退,提高经营效率,释放经营活力,将是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3)产业结构仍需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在产业结构方面,上海银行、矿业、房地产、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周期性和资产密集型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导致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市场稳定性差,以及某些行业对整个市场影响过大的不利局面。从沪市公司的经营收入结构和利润结构来看,金融业占主导地位,其净利润总额占整个沪市的63.11%,前三大行业的净利润占整个沪市的85.85%。就市值规模而言,金融、矿业和传统行业的总市值占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74%以上。然而,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如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般都是轻资产,导致这类公司在上海股市的比例很小。

因此,在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上海股份公司的产业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周期性产业公司的发展,优化新的经济结构,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现有周期性行业企业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增强反周期管理能力,抵御宏观经济周期中的各种风险,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部分公司存在较高的操作风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
2014年,上海股市部分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统计显示,47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234家公司同比下降50%以上;138家公司主营业务亏损,依靠政府补贴、资产处置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现盈利;113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占公司总数的9.20%,其中23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警告存在退市风险(*st),*圣袁波(Quote 600656,Consulting)因严重违法违规被暂停上市,以及*st连续四年亏损并申请自愿退市。

2014年沪市盈利公司中,部分公司盈利质量不高。统计显示,在928家盈利公司中,199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25家公司的库存周转率同比下降50%以上。除房地产、建筑行业和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因行业经营特点库存周转率较低外,另有25家企业库存周转率低于1;64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下降50%以上,41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2。此外,上海股市非金融类公司的中间分支机构杠杆率较高,187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

此外,一些公司在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和会计处理上存在缺陷,50多家公司被年度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一些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变更决策程序和会计处理不规范,对财务报表结果产生了不当影响;一些公司被怀疑通过追溯调整会计差错、调整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计提时间来调整损益。

第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上海股份公司的发展,提高上海股份公司的质量
(1)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在上海股市,传统和大型制造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和经济下行压力对这些企业的业绩有很大影响,表现明显下降,消费过剩产能的速度缓慢。2015年,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望为上海上市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业绩企稳回升,加快产能过剩的消耗。同时,一带一路覆盖了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通过一带一路,将有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弱势盈利能力,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创新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换挡等新常态。在出口和投资的驱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力量正在减弱。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培育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加强结构改革,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新兴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将决定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使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但同时也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海股市的市场份额相对不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没有在上海股市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如何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大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支持和服务,降低沪市门槛,放松各种制度和机制的约束,支持新兴产业上市融资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是加快培育新兴企业实施国家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日前,证券法修订草案草案取消了企业上市利润的规定。上述改革可以积极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非营利公司的上市融资,积极推动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产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对零售、金融、汽车等传统产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是实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支持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上市不仅有利于产业集群和市场焦点的形成,还可以吸引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不断进入互联网领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4年,股市交易和投资活跃,成交量创下历史新高,股指保持多年纪录。大盘股在上海股市的投资价值因其稳定的经营业绩、较强的分红能力和较高的股息率而得到充分体现。2014年,上证综指上涨50%,上证50指数上涨64%,上证180指数上涨60%。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增速明显快于上证综指。该指数的上升也导致了估值水平的回升。截至2015年4月底,上证综指、大盘股和蓝筹股的价值已进一步回归。

尽管今年大盘股的交易活动有所改善,但其市场估值仍有很大偏差。2014年,上海股市市值77%的大型企业的营业额仅占45%左右;上海股市市值7%的中小企业的成交量高达21%,这与世界成熟市场大盘股和蓝筹股活跃交易的特点大相径庭。上海股市的蓝筹股市场不够活跃,这既有国内投资者结构的原因,也有蓝筹股公司规模庞大的原因,这使得“大象”难以翻身。因此,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支持蓝筹企业通过并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使用新的投融资工具来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

在支持蓝筹公司发展的同时,更迫切需要通过发现和促进资本市场价值增长的功能,推动计算机、信息通信、互联网、生物制药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通过设定不同的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可以真正为这些新创企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支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企业。同时,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后监管,使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完整报告见中国证券网)
标题:上交所:支持互联网企业国内上市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1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