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截至2015年4月底,非居民(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股票市值为6444亿元
本报记者严
截至2015年4月底,非居民(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金融资产44,065亿元。其中:境外机构持股市值6444亿元,债券托管余额7352亿元;境外机构对境内机构贷款余额8739亿元;非居民在境内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530亿元,包括境外参与银行同业存款、境外机构存款和境外个人存款。6月11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了解到了这组数据。央行在报告中强调,沪港通将得到改善,深港通将推出,允许非居民在中国发行衍生品以外的金融产品。

2014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快速发展,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23.6%。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合作继续深化。据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

报告指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稳步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底,境内银行(不含港澳台,下同)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2,830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19,867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余额为5,35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底,海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余额约为6667亿元。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沪港证券交易所互联机制(沪港通)成功启动,海外机构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更加便利,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进一步简化。中国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不远了。央行强调。

沪港通试点启动以来,运行总体稳定有序,社会各方反应积极,总体符合预期。截至2015年5月底,沪港通累计完成营业额7781亿元,日均营业额63亿元,累计使用金额1509亿元(占50.31%);沪港通累计完成营业额3487亿元,日均营业额28.82亿元,总营业额达到965亿元(占38.60%)。

沪港通试点的推出顺应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有利于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促进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定。央行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一是开放个人跨境投资渠道,考虑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i2)。第二,完善沪港通,推出深港通,允许非居民在中国发行衍生品以外的金融产品。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法规,取消大部分事前审批,建立有效的事后监控和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第四,提高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第五,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消除不必要的政策壁垒,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第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截至2015年5月底,央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为3.1万亿元人民币;已在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支持人民币成为地区定价和结算货币。

中国央行表示,将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积极支持海外央行机构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研究取消境外央行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额度限制,允许境外央行机构自主选择中国人民银行或银行间市场结算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央行认为,展望2015年,总体的国内外环境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带一路和其他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刺激更多的市场需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

(颜)
标题:央行:完善沪港通推出深港通 考虑推出QDII2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4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