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了“调查失业率”在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中的重要性,国家统计局立即做出回应,将于今年7月启动劳动力试点调查,调查范围将扩大到全国所有地级市,调查频率为每月一次。专家解释说,试行每月劳动力调查制度可能意味着失业率将公开发布。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称,就业率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控制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因为经济增长指数将被稀释。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就业”一直是李克强总理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去年7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及时发布大城镇失业率调查数据,以便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今年6月10日的常务会议上,他进一步要求有关部门扩大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措施,真正把调查失业率转化为权威数据。

“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遵循就业率调查。当我们今天走到这一步时,就业指标也至关重要。李克强说,“当我们发展我们的经济时,最基本的事情是保证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普通人也能真正享受经济发展的好处。"

总理的要求立即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答复。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显示,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高级统计师张志彬近日表示,自2014年11月以来,国家统计局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扩大领域、提高能力、提高质量”的原则,全力以赴,积极稳妥地推进就业统计改革和完善。主要是劳动力调查的范围将从65个大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地级市,每月调查频率为12万个调查样本。从今年7月开始,我们将启动一项试点调查,从10月到14日,每月有15000名调查人员深入数千个家庭,调查和登记就业和失业信息。

张志彬说,国家统计局将尽快建立健全制度,尽快开展全国劳动力调查,并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尽快向社会发布完整的数据,使调查失业率成为可靠的依据,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09年,失业率调查的样本范围覆盖了31个省会城市,2013年4月扩大到65个大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介绍,从技术角度来看,失业率调查可以随时发布。

背景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失业率和登记的失业率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即使他们不参加登记,失业人员也将被纳入统计指标。被调查的城镇失业率不仅包括城镇常住人口,还包括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一般认为,失业率调查比登记失业率更准确,能更全面地反映真实的失业情况。失业率也是国际上普遍调查的问题。

随着失业率数据的调查逐渐走向公众,其对调控目标的意义将进一步凸显,甚至有可能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中国经济改革学会顾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宋晓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主线。因此,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在研究过程中被淡化了。

宋晓武进一步提出,促进就业应该是“十三五”期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他说,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物价稳定和外贸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可以强调的四个宏观调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这在物质财富稀缺的情况下是合理的。进入中等收入门槛后,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变时期。消化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将突出各种就业问题。建议在“十三五”及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应相对弱化,并明确将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这绝不是简单地用失业率代替gdp增长率作为各级官员的考核指标,而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宋晓桐继续说,首先,要发挥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都能在竞争中充分显现出来;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职业安全和社会保障网络,并加强监管。在具体工作中,要改进就业情况的统计调查,真实反映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绝不允许虚报。至于经济增长,它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指标,因为促进就业本身就需要及时的经济增长率和合理的产业技术结构。关键是工作的起点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标题:调查失业率最快7月或试行发布 有望成重要调控目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