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上半年,除了中央政府发布的《中医药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医药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外,一系列优惠医疗政策相继出台。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云南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政策,贵州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的十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中药材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这是中国第一个保护和发展中草药的国家级专项计划。《规划》从技术、流通、资金支持等多个领域对2020年进行了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冬虫夏草等100种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种植和繁育基地。这对开发和利用冬虫夏草深加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中草药是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然而,中草药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殆尽,中药材供应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相对落后,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滥用现象普遍,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影响中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中药材声誉。此外,中药材的生产和管理相对粗放,供求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价格波动过大,这也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该计划强调,应该为濒危和稀缺的中草药建立专门的育种基地。重点建设麝香、木耳、冬虫夏草、石斛等珍稀濒危中药材100个野生抚育基地。同时,重点发展重要的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给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濒危和稀缺的中草药。在这些濒危稀有的中药材细分中,冬虫夏草目前无法人工种植,只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菌源的高原上独自生长,因此变得更加珍贵,其年占有价值也相对稳定。另外,冬虫夏草的深加工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深加工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单一原料进行深加工,如青海之春(报价600381,咨询);二是将冬虫夏草与其他药材混合进行深加工,包括内蒙古傅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和姜钟制药的参苓草口服液(报价600750,咨询)。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行业预测,未来虫草产业将面临市场井喷的良好机遇,尤其是虫草深加工的推广是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一些中药行业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虫草产品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将超过65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随着深加工产业比重的增加,未来5-10年,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此外,在优惠政策和蓝海市场的背景下,深加工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目前,青海之春是冬虫夏草领域唯一的原料深加工龙头企业,其代表产品“极致草5x冬虫夏草”纯粉系列产品已成为市场的宠儿。在冬虫夏草深加工领域,青海春一直表现突出。

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优秀的龙头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整个冬虫夏草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向前、稳步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的发展,相关政府管理机构不断调整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既规范了行业和企业的行为,又保障了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必将对虫草产业乃至整个传统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标题:中医药行业迎政策“红利”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