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任晓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定向回购操作,中期贷款工具(mlf)尚未全部展期,引发了货币政策取向是否转向的激烈讨论。许多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相对较大,中国不容易进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宽松,未来仍会有空。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预计将保持宽松

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广义的财政政策将在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度收紧,更侧重于定向宽松。

根据郭进证券(600109,Guba)的研究报告,将央行的行为特征概括为“观望”可能更合适。央行不断指导回购,但mlf没有继续,这不是一个转折点,而是一个观望的组成部分。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许多分析师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根据央行第二季度的经济调查问卷,大多数指标都已触及历史低点,反映出稳定增长的压力。业务运营继续恶化,限制了贷款需求。第二季度,国内订单和出口订单出现季节性反弹,但经过季节性调整后仍处于较低水平,内外需求疲软仍是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贷款需求严重不足。第二季度,整体贷款需求指数从第一季度的68.8%大幅降至60.4%,创历史新低。由于需求不足制约了企业的投资意愿,贷款需求急剧下降,信贷扩张受阻。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当企业困境传递给银行时,银行的经营状况也会恶化,宽松的预期也会增加。接受央行调查的银行家认为,宏观经济热度仍在下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宽松的受访者比例正在上升。银行家缺乏经济信心,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在调查中,45.8%的银行家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放松货币政策,明显高于上一季度的34%。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根据海通证券(600837,Guba)的研究报告,泛金融难以为继,泛货币是大势所趋。自6月份以来,地方债务已大规模发行,财政政策已真正转为积极。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财政政策的核心是借贷,借贷属于透支未来,是不可持续的。它最多将在一到两个季度内发挥作用,而广义货币仍将是主题。大范围的货币周期没有结束,而是延长了。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流动性陷阱的低风险

根据一些市场观点,货币政策近期未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的原因之一是,它正面临“流动性陷阱”。

对此,华泰证券(601688,Guba)的研究报告认为,近期短期利率大幅上升,有季节性因素,但至少说明中国金融市场不那么容易陷入“流动性陷阱”。7天回购利率接近2.9%,隔夜利率接近1.3%。本周接近年中,预计短期利率将进一步大幅上升。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最近的政策更集中在金融领域。华泰证券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政策也不会逆转。一些市场观点提出的限制RRR降息和降息的四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经济是否已经稳定。5月和6月的经济表现只能说略有好转,但很难稳定,更谈不上复苏。第二个是关于“流动性陷阱”。近期短期利率的快速上升表明,中国陷入“流动性陷阱”并非易事。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助长了股市泡沫。如果宽松的货币政策既不能影响经济,也不能影响股市,那是可悲的。第四,如果政策重心从货币转向金融,无论是债券互换还是经济稳定,没有政策的协同努力,一切都必须做好。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RRR减少的预期更加一致

至于降息和RRR降息,市场参与者对RRR降息的预期相似,但对于今年是否再次降息存在分歧。

根据CICC的研究报告,从第三季度末到第四季度,经济将呈现温和的复苏趋势,并且在这一年内不会出现降息,但仍有RRR降息的预期。

根据郭进证券的研究报告,央行没有偏离自己的政策基调。从稳健货币政策的动态内涵来看,它更为紧缩和适度,防止了过度放水和经济惯性下降。从货币供给目标来看,由于基础货币的主动喷灌无效,杠杆信贷的扩张乏力,降息仍是首选政策,似乎处于观望社会动能和经济数据变化的等待状态。有人建议央行进一步降息,因为仅靠财政资金和准财政资金难以维持货币供应量目标。另一方面,国务院的稳步增长释放了更多的准备需求。考虑到社会反应的时滞和地方债券互换能带来多少动能,央行需要等待一个明确的结论。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根据CICC的研究报告,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必要刺激未来。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仍有必要有效引导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减少实际利率对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抑制。预计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或扭曲RRR。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一些专家认为,尽管存在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但中国是否会降息仍取决于经济能否触底等内部因素。如果国内低通胀持续,经济增长率未能触底,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从5月份的多项经济统计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尚未消除,宽松的货币政策仍需加码。货币政策注重疏通政策传导渠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集合和定向调整工具的使用将提高效率,中国式的扭曲操作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标题:热议转向与否 货币政策宽松料延续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