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各位记者涂
昨天(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通过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会议认为,改革商业保险资金的使用,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有利于保险业的创新和效率,也可以促进有效的社会投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表示:“对于保险业而言,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提高保险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间接提高保险承保能力;对社会而言,基金的设立有利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等领域将从中受益
据了解,该基金采用规模3000亿元的有限合伙制,主要从保险机构筹集,以股权和债权的形式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资于国内外各种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创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经济引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郭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指出,“此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普遍通过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实体经济投资,与政府合作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很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成立后,可以考虑更多与国家战略协调一致的项目,如“一带一路”,目标更加集中,资金组织更加方便,包括未来与项目IPO的衔接等。对于相应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是一种更好的组织形式。”

至于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李国主认为可能会有很多保险公司以股权形式参与,也可能会吸收基金公司的股权参与。“组织资金的方式要灵活”。

郭还分析指出,将保险资金专项用于国家战略项目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运营效率。“目前,保险公司的资本运营相对分散。在目前的167家保险公司中,大多数公司需要委托其他机构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投资。今后,这些保险公司也可利用其保险资金,通过该基金参与国家战略项目投资。”

对接实体经济项目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6月20日至21日于青岛举行的“2014金嘉陵财富论坛”上表示,近期实体经济的高杠杆率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保险资本正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长期投资实体经济,发挥资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负债率高的问题。

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基金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截至今年5月,保险机构已启动并设立了226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投资总额近8000亿元。该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和其他项目,以及城市化项目。

鉴于实体经济的高负债率和长期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险资金以股票和债券相结合的形式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项目相联系。陈文辉说:“例如,去年几家保险公司筹集了360亿元投资中石油管道项目,该项目用于中石油西气东输二期管道建设。在广东,PICC启动了一项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发展基金。中国人寿去年在苏州投资100亿元。因此,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在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据统计,保险基金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70%。”

“截至去年年底,保险业已发布了超过7000亿份保险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加权预期回报率为6.47%,应该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与信托公司10%以上的收入水平相比,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陈文辉坦率地说。

《上海》
该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度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规模3000亿元,主要从保险机构筹集,以股权和债权的方式直接投资于各种国内外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国际能力合作。
标题: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3000亿投向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2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