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1字,读完约8分钟
7年赚1.27亿元
审计署审计了粮食储存中的多个漏洞
关键提示
国家审计署指出,2008年至2013年,中国粮食局直接投资并批准下属单位投资设立了40家米粉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差。截至2013年底,只有19家公司仍在生产和运营中(其中3家已资不抵债),其余21家公司已经停产、租赁或闲置。

本报记者张旭北京报道
6月28日,审计署公布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储备粮)201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并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和追踪。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政策性粮食储备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在财务支出方面,中储粮及其下属的油脂公司、江西分公司、成都粮食科学研究所等五个单位财务管理收入长期亏损,补贴收入少收,7年内少收利润1.27亿元。

在内部管理方面,中国粮食仓储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和漯河直属仓库未进行监管,导致仓储场地储存的粮食出现短仓、质价不符的情况,造成损失7.85亿元,潜在损失1.89亿元,其中2013年损失4.95亿元。

28日,中国储备粮正式发布整改公告称: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石油公司和江西省分公司已经完成调整;中储粮公司和邯郸仓库已对部分成本和费用进行了调整,余额将于2015年完成。对于河南分公司存在的问题,中储粮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依法追回,仓储点已经承担了部分损失。

前两天,中储粮宣布,因陈的“问题”已对“吉林、辽宁两个粮库”进行了处理,取消了相关粮库的收储资格,追回了非法所得。对负有监管责任的松原、开原直属仓库负责人进行了处罚,甚至开除。

存储多个监管漏洞
此次,审计署重点对中储粮总公司、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油脂公司)、国家粮食局成都储粮科学研究所等12个二级单位进行了审计,并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和追踪。

审计发现,中国国家粮食局在财政收支、粮油仓储决策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监管漏洞。
审计署指出,在财务收支方面,从2007年到2013年,中储粮、下属石油公司、江西省分行等五家单位长期亏损,理财收入减少,补贴收入减少,没有计提坏账准备,形成收入。超过5.81亿元,成本超过6.09亿元,低于2.7亿元,导致7年利润为1.27亿元,其中2013年、

同时,截至2013年底,中国储备粮未能理顺产权关系,纳入已收并实际管理的381个整体收购仓库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表外资产1075.05亿元,负债1036.05亿元,所有者权益39亿元。截至2014年5月底,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已将13家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并清理了92家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其余276家公司资产897.57亿元,负债863.73亿元,所有者权益33.84亿元。

中国粮库下属分支机构和仓库甚至非法经营或挪用粮食。2009年至2010年,涿州等三个直属粮库非法经营政策性粮食21.87万吨,获利1798.26万元。2013年,衡阳直属仓库挪用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8493.93万元用于购买土地和商品粮。

据审计署统计,截至2013年底,包括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在内的四家单位,已将部分政策性粮食存放在不具备委托仓储资格的企业或不符合要求的窝点。
东方艾格(Oriental Iger)农业分析师马文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出售国家粮油协议为中国储备粮直储仓库的粮食非法经营留下了渠道。国家购买和储存的粮食中只有大约10%是公开拍卖的,而且大部分轮换都是通过协议进行的。由于监管不力,它已成为个人获利的工具。“国家收购、储存的粮食应当公开拍卖,不得协议出售”。他说。

在内部管理方面,中储粮分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很多漏洞。
审计署指出,2012-2013年,由于河南省分行、漯河仓库等单位管控不力,仓储仓库储存的粮食出现了仓短、质价不符等问题,造成损失7.85亿元,潜在损失1.89亿元,其中2013年损失4.95亿元。

从2010年到2013年,河南省分行等三家单位投资3.14亿元建设的部分仓库和物流终端一直闲置。在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情况下,2010年至2013年,中储粮部分单位开工建设217个项目,资金90.62亿元,其中2013年开工建设17个项目,资金7.15亿元。

国家审计署指出,大连市直属图书馆、中储粮(上海)米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招标,涉及金额5660.13万元。甚至有些投资项目,如衡阳直属三个单位的扩仓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超出预算5919.92万元。

国家审计署指出,2008年至2013年,中国粮食局直接投资并批准下属单位投资设立了40家米粉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差。截至2013年底,只有19家公司仍在生产和运营中(其中3家已资不抵债),其余21家公司已经停产、租赁或闲置。

储粮整改
在审计署公布中国储备粮审计结果的当天,中国储备粮也发布了整改公告。
中储粮表示:目前,审计公告中反映的问题已基本得到纠正。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中储粮表示已从九个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突出了对人和财产的集中控制。围绕中央粮油权威,开展数量检查、质量检查、假仓检查、安全检查,搞好仓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直属图书馆基础管理,全面落实预审批、区域一体化改革等八项基本措施,制定直属图书馆规范运作十大权力清单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储备粮宣布整改结果:石油公司和江西省分公司已经完成调整;中储粮总公司和直属仓库已经调整了部分成本和费用,余额将在2015年完成;成都粮食学院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已经收集并实际管理的整体接管库的未整合报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局表示,已经制定了“核算与整合”的工作计划,将原来的851家企业整合为346家企业,2014年整合为111个整体接管库,其余单位将于2015年完成。与此同时,2014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批准了43个单位的产权转让手续,其余单位将在2015年办理转让手续。

在回应审计署关于中国储备粮非法经营和挪用粮食的问题时,中国储备粮表示,它修订和完善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政策性粮油管理办法》,禁止非法收购政策性粮油,并规定了处罚措施。至于衡阳直属库,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和商品粮。中国粮食储备局已下令全额偿还贷款,并停止粮食交易。

在这次整改中,河南省分行和漯河直属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最大,造成的损失超过8亿元。对此,中国储备粮负责人表示: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依法追究,储存点已经承受了一定的损失。针对政策性粮食租赁和委托仓储的风险,中国国家粮食局修订完善了《直属库粮食管理条例》,对租赁仓库和委托仓储点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处罚力度,防范风险。

河南分行等三家单位投入闲置资产3.14亿元。根据中国储备粮官方声明,2014年,中国储备粮清理盘活闲置资产2.53亿元,占全部闲置资产的73.8%,剩余闲置资产将于2015年清理完毕。

6月26日,中国粮库宣布“吉林和辽宁两个粮库”面临新的“问题”。一是吉林白依拉嘎仓储库和辽宁清云堡中央粮库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粮食退役,取消白依拉嘎粮库政策性粮食仓储资格,取消清云堡中央粮库租赁仓储点,追回企业非法所得。二是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直属仓库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要严肃处理。松原直属图书馆馆长邓安福对当事人进行了警告并记录了行政处罚;原开元县直属库源公司董事游连春被试用期一年,并被开除公职。三是根据管理权限,建议地方政府对受委托的地方粮库及其他相关责任人负责,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编辑:文婧,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闻婧@ 21京基)
标题:7年少赚1.27亿元 审计署审计中储粮多个漏洞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4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