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多元化的绿地布局加速京沪仓储
本报记者苏轼上海(房地产)报道
整体上市后,加快绿地财务布局的想法非常明显。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透露,绿地金融的布局将以“投资+投行”的整个产业链为基础,分为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投资与管理业务、准金融业务和资本运营四个板块,分布在两个上市平台。财务布局只是绿地上市后多元化布局的王牌之一。张玉良明确表示,重组和整体上市后,绿地在产业布局中的定位非常明确:强化“一个”主业,推进“三大”战略,即“大基础、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的综合产业。

从表面上看,绿地的多元化布局与房地产行业关系不大。更准确地说,绿色空间只开辟了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分担了行业带来的资本压力。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作为地铁行业的ppp模式,绿地集团在投资上都已经初具规模。

从外界来看,绿地以整体上市为新起点,整体产业战略清晰。绿地将积极适应房地产业转型,继续做大做强房地产主业。积极稳妥地围绕一线、二线城市等重点领域拓展项目。继续强化项目运作,注重质量和效率,把握成本重点,注重强化项目运作能力,优化成本控制,提高项目利润。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利润导向,逐步从强调优质创新转向低成本创新与优质创新相结合。

除了房地产行业,新的绿色空间增长点正在通过实体转型逐步形成。其中,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有望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如积极发展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务,如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房地产宝”实现热销;地铁行业继续扩张。在徐州(房地产)三号线、南京(房地产)五号线、重庆(房地产)九号线签约的基础上,哈尔滨(房地产)和济南(房地产)地铁近期新增,总签约预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大消费领域,进口商品直销继续深化,线下店铺继续布局,商品供应渠道建立,网上电子商务业务启动,网上“微商务”平台建立。积极打造“互联网+”新业态,逐步发展互联网、房地产、金融跨境融合的新业务。

2014年,绿地房地产业务预售金额为2408亿元。今年1月,张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绿地房地产业务销售额“可能达到2800亿元”,集团未来5年的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跻身世界百强。什么样的绿色土地可以支撑2800亿的成就?

土地是房地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的可持续收购一直是绿地企业的发展战略。大规模经营降低开发成本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当土地储备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时,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不久前,格陵兰集团完成了其整体上市的关键一步。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绿地还将规划金融、基础设施、能源和汽车行业,其中绿地金融最为关注,其背后最大的资源是房地产。因此,土地收购和土地储备仍然是格陵兰发展的关键。

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京和上海,是调整城市绿地布局的关键措施。2014年,新增土地储备项目71个,土地储备面积15169亩,可建设面积2078万平方米。大多数新项目位于一、二线城市,占投资的95%。

1月30日,绿地以45.16亿元的投标价格赢得了北京昌平北七家地块。2月10日,他再次申办太阳宫地块。目前,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出售的绿地总量已超过62亿元。根据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提供的2015年第一季度重点房企征地情况,第一季度绿地共征地201.85万平方米,金额107.87亿元。

5月6日,绿地集团以2.3056亿元的底价,相当于2982元/平方米的底价,将奉贤区海湾镇16-01区的商业地块腾空。
根据中原地产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1月至5月(5月6日),一线城市的绿地收购数量占23.8%,去年占9.2%。一线城市仍然是绿色空间的主战场。今年,绿地在上海赢得了三块地皮,价值22.7亿元。2015年4月,上海达到57.1%,远远领先于第二名11.66%。

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线绿色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土地收购意愿,北京将是今年的发展重点。绿地京津营业部总经理欧阳冰日前透露,2015年,绿地向北京地区下达了全新的目标——销售额从2014年的180亿增加到251亿,居全集团首位,三至五年内达到与上海相当的销售规模。(许玉轩主编)
标题:绿地多元化布局 加快京沪储地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8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