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4字,读完约10分钟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600696,股份吧):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常询问

进入网络金融“三不”状态

引导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多伦股份及其实际控制人很少说自己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两次调查、两次公开谴责、一次警告、一次罚款、一次监督,并多次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询证函。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我们的记者戴露从上海报道

5月11日和12日,多伦股票(600696.sh)在迎来两个一字涨停后,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查询,并于5月13日开始停牌。

该事件源于多伦股份有限公司5月11日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特殊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并声称“(该公司)被确定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同时该公司已获得使用香港多伦控股股东所持www.p2p域名的授权。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更名,甚至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查询

早在5月8日,多伦股份更名的决议就受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质询。

多伦股份在回应交易所的询问时表示,多伦股份并没有对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进行专业的可行性论证,只是借鉴了贷款俱乐部、lufax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公司内部的分析。目前,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尚未正式启动,www.p2p网站尚未开始运营。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在此前的公告中,多伦股份曾声称www.p2p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顶级域名”,“网站域名的商业估值估计为10亿元”。在回应交易所的询问时,多伦股份回应道:“上述公告已在声明中。有一定的主观判断色彩,“我决定从要提交的公告中删除该描述。”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打开“www.p2p”网页,你会发现这个网页实际上并不工作。经过简单的设计,最上面一行突出的文字是“这是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域名”,下面的小字是“p2p超过1亿是因为你很棒。”页面的文本内容与公告内容遥相呼应。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多伦股份更名宣布后,对股价的影响立竿见影。多伦股份在5月11日和5月12日有两个字的每日限额。

5月12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向多伦股份发出询价信,质疑多伦股份此次转型的三个无性人:没有可行性研究,没有相应的人员配备,拟更名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没有直接联系。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多伦股份从5月13日起停牌,检查未披露事项、内幕交易事项以及股价是否被高估,并尽快召开投资者吹风会。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就在多伦宣布更名之前,该公司刚刚被交易所取消了直通车信息披露资格,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新一轮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多伦股份及其实际控制人很少说自己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两次调查、两次公开谴责、一次警告、一次罚款、一次监督,并多次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询证函。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控制权的频繁转移

近三年来,多伦股份受到中国证监会的严厉处罚,这与实际控制权的频繁变动密切相关。

多伦股份曾是福建富豪陈龙基旗下两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之一。名义大股东为香港多伦投资(以下简称香港多伦)。

自2008年起,陈龙基先后以多伦股份的名义剥离上市公司的矿业资产、房地产子公司和土地资源,并将香港多伦持有的多伦股份从12431.44万股(占总股本的36.5%)减少至4000万股。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011年12月1日,陈龙基以3.6亿元的价格将香港多伦投资(多伦股份第一大股东、4000万股)的全部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李永红。

李永红获得多伦股份后不久,提出向煤化工业务转型的方向,并计划从多伦股份中投资1.8亿元,收购新疆东平焦化有限公司45%的股权..然而,投资计划夭折了,因为它没有在股东大会上获得批准。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012年末,李永红两次将香港多伦100%的股权转让给另一个自然人。

2012年9月11日,中国证监会对多伦实际控制人未按要求披露信息进行立案调查。

2012年12月5日,上交所公开谴责李永红,因为2011年12月1日,李永红在获得多伦股份实际控制权不到12个月的时间内转让他人;此外,2012年5月股权转让未能及时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与监管处罚的激烈交锋

除多伦股份外,还有一家“京九系列”公司的新东家,这最终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新的纠纷。

2013年1月底,天津信托被湖北京九、广东宏远两家公司的20余人封锁占领,打出横幅,阳光私募“天心慕雪一号”的内讧由此拉开。

天心慕雪一号投资人江苏慕雪向《21世纪经济报道》爆料称,湖北京九(全称湖北京九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仙燕,广东宏远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永红的表弟。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对工商数据进行了核实,发现仙岩是湖北京九的创始股东。2012年底,贤彦将其股份转让给了另一个姓新的人。江苏慕雪告诉记者,湖北京九的实际控制人一直是新鲜人,而江苏慕雪与湖北京九的业务合作也一直是新鲜人接触。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天心慕雪一号”由湖北京九和广东宏远作为主赞助商发起。然而,后来投资顾问提供的信托系统内部交易流程显示,2012年11月27日,湖北京九指示的交易子单位开始大量购买多伦股份。后来,除了大量购买,也有大量销售。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在媒体曝光上述情况后,监管部门开始密切关注仙岩在多伦股份的资本运作。

2013年4月18日,多伦收到上海证监局《关于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认定多伦的子公司与湖北京九在2012年6月以仙岩的名义进行的资本交易为关联交易,要求多伦进行整改。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013年8月14日,上交所向多伦股份有限公司和贤彦发出询证函,要求对天心慕雪一号与贤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书面说明,并予以公告。多伦股份和贤彦没有回应。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同年8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香港多伦和贤彦发出《限期改正决定》,要求贤彦根据询证函如实、全面地回答问题并予以公告,但新词仍未回应。该决定称:“香港多伦也拒绝配合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工作。”"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013年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仙岩、多伦股份和香港多伦拒绝回复查询并限期改正。

2013年12月10日和2012年9月,对多伦股份控制人的第一次调查有了结果,贤彦收到了上海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贤彦和李永红分别因2012年5月21日多伦股份控制权的转让受到警告和罚款。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再次被调查

2014年4月16日,多伦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因场外经营被责令限期改正。

4月30日,也就是15天后,冼妍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与罚款通知书》。原因是在2013年12月被警告并被罚款后,贤彦长期未缴纳罚款,中国证监会要求其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缴纳罚款。如果逾期,将由法院强制执行。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2014年11月12日,多伦股份宣布计划将香港多伦10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尹群。根据协议,在2015年2月15日前分批支付股权转让款后,尹群将成为多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但截至2015年3月,多伦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就上述控制权变更发布任何公告,因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发出询价信。3月18日,多伦股份宣布,由于尹群未能按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交易告吹。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今年4月,多伦股份的监管力度加大。

今年4月14日,上海证监局要求对多伦股份进行公开说明,因为多伦股份没有在中期公告和定期报告中披露高达5500万元人民币的对外担保和重大诉讼事项及进展情况。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4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多伦股份发出询证函,不仅要求对担保事项进行详细说明,还强调了多伦股份的子公司深圳市科赛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多伦股份2014年11月披露,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4月29日,多伦股份正式回复询证函公告:中远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实际投资1.15亿元。

4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公开谴责多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并对上市公司进行了通报批评。原因是在与尹群的股权交易失败后,贤彦未能及时披露信息。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同一天,多伦股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了直通车资格。

改变网络金融的“三不”状态

根据年报,上市公司多伦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没有主营业务,其核心资产为荆门汉通、南昌平海和深圳科赛威基金三家公司的股份。2014年,经营收入1004.83万元来自荆门汉通开发的房地产销售收入。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多伦2014年净利润为7601万元,主要是出售南昌平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0%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1.733亿元。

4月27日,审计师奚仲会计师事务所对多伦2014年财务报告提出保留意见。同一天,多伦董事、首席财务官云燕华、独立董事张洪山和证券事务代表宣布辞职。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多伦的子公司深圳市科士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提出质疑,上市公司承认深圳市科士威的注册资本只有1.15亿元后,多伦于今年4月27日与仙岩签署了协议,仙岩出资1.15亿元从多伦手中收购深圳市科士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同一天,多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拟从上市公司投资1.1亿元设立“深圳市科士威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在频繁的资本外逃背后,多伦股份更名后进入互联网金融的可能性有多大?

多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是否愿意维护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2014年上半年,仙岩通过香港多伦两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2000万多伦股份,至今只剩下2000万股,仅占总股本的5.87%,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控制权和权益被大大削弱。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然而,多伦在2014年宣布成立深圳中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进入互联网金融后,据说仍急于摆脱上市公司的控制权。2014年11月末,因对方未付款,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让给自然人尹群的交易最终流产。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其次,上海证券交易所质疑的“三不”:没有可行性研究,没有相应的人员配备,与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直接指出了多伦进入互联网金融的硬件和软件障碍。一位私人股本投资者评论道:“这是一个笑话。”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长期违规的信息披露给多伦股份带来了新的麻烦。新闻网达律师事务所的宋宜欣律师认为,多伦股份将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夸大至10亿元,但实际注册资本仅为1.15亿元,涉嫌虚假信息披露。

“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4月29日晚,多伦股份宣布,该公司已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中国证监会决定对该公司涉嫌未按要求披露信息一事展开调查。(编辑简)

标题:“问题公司”多伦股份:上交所频繁问询 进军互联网金融“三无”条件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