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0字,读完约8分钟
5月10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基准利率的1.3倍提高到1.5倍。
“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空的息差大幅缩水。可以说,这是一次内外夹击。将来,银行的日子真的要过去了。”面对央行今年第二次降息,中国中部一家高级银行向《中国商报》表示。

按照1.5倍的存款利率上限计算,此次调整后,银行最高存款利率将高于前一轮降息,银行的息差和利润空将进一步被挤压。据《中国商报》的多项调查显示,为了应对降息的影响,许多银行都在努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减少高成本负债的来源,并将其资产向小微企业、信用卡、消费和资本市场等业务和领域倾斜。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只能缓解短期内息差收窄的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向零售业务、公共业务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发展的转型将是国内银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债务结构的重大调整
当谈到5月10日央行降息时,一些银行家感到不安。
与以往不同的是,尽管央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但存款利率上限却提高了。根据1.5倍的浮动上限,与上一次降息相比,本行当前、1年和3年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分别提高了0.07、0.125和0.375个百分点。

分析师指出,由于负债和运营成本将大幅上升,而空的息差将明显收窄,银行的财务成本将大幅增加。
作为应对降息压力的措施,上述央行高管表示,央行一直在大力调整债务结构,减少高成本负债,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扩大零售存款规模,降低大额存款比例。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存款占银行利息支出的绝大部分。以招商银行(报价600036,咨询)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公司存款余额为2.03万亿元,利息支出为475.6亿元,零售存款余额为1.02万亿元,利息支出为163.3亿元。零售负债的成本远低于公司负债。

一家上市银行的高管向《中国商业新闻》分析称,目前,大型企业和企业存款仍占国内银行负债的大部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由于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大企业客户的债务成本仍将上升。未来,银行对零售存款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然而,利率不再是银行争夺存款的唯一手段。降息后,几乎没有银行将存款利率上调1.5倍。
根据各银行5月11日公布的最新存款利率,在工、农、中、建、交等主要国有银行中,只有建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5%,其余四家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5%,为基准利率的1.1倍,比3月份的标准低0.25个百分点。中信、光大、民生、兴业、浦发等股份制银行也维持在2.75%左右,约为基准利率的1.2倍。

在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报价601009,咨询)涨幅最大,其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59%、2.87%、3.15%、3.99%和4.875%,约为基准利率的1.4倍。

“利息只能解决债务的来源,而不能解决债务的成本。为了解决债务成本问题,我们必须在交易上努力。”根据上述上市银行家的说法,活期存款是负债来源中成本最低的,但如果盲目加息,这部分资金只能转化为定期存款,这不仅会降低负债成本,还会增加银行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银行开始通过交易结算业务吸收低成本资金。今年2月,招商银行成立了专门的交易银行部。兴业银行(报价601166,咨询)也表示要充分发挥交易结算的优势。

上述银行家认为,银行最大的优势是交易结算。活期存款主要是结算资金,附属于交易结算。也就是说,交易可以形成资本流动,资本流动可以通过满足用户需求的交易流程和服务带来大量低成本资金。"从长远来看,要降低债务成本,我们必须从交易过程开始."

高收益业务的资产配置
"调整债务结构而不改善资产结构仍不能解决问题."一位来自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人士告诉《中国商业新闻》,自去年以来,几乎整个银行业都在将更多的贷款资源投入高收益业务,以降低利率。

事实上,这种变化是从去年开始出现的。资产重组的对象包括小额信贷、个人小额信贷和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尽管大多数银行没有披露最新数据,但也可以从去年的报纸上看到。

截至去年年底,本行零售贷款余额达到9713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信用卡透支余额达到2198亿元,同比增长64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同期,其企业贷款增加约1400亿元,增幅约11%。

与企业贷款相比,上述业务收益相当可观。据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银行小额贷款利率一般按照基准利率上调80%,而个人小额贷款和消费贷款最高可上调10%以上,平均年利率约为12%。

“我行原本很重视这项业务,年初增加了资金额度。如果我们想继续增加,空没有多少空间,但下一步将是结构调整,一些空的空间可以腾空。”上述央行高管表示,该行信用卡业务相对薄弱,客户数量和贷款规模相对较小。随着个人业务的调整,信用卡业务的资金和政策将会增加。

受贷款额度的限制,一些银行甚至将大企业的贷款承包出去,从而解放了空,使其能够支持零售业务。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已安排逐步收回质量较差、收入较低的大企业贷款,并移交给肖伟和消费贷款部门及团队使用。

事实上,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并不仅限于信贷资产。贷款业务投资银行已被合格银行广泛采用。上述上市银行高管表示,在此过程中,银行通过承销债券或担任财务顾问,将企业贷款需求转化为投资银行业务。因为这种业务的定价更面向市场,即使是通过表外业务,银行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并对冲息差收窄的不利影响。

例如,增加高收益信用债券和非标准资产也是银行资产重组的方向之一。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许多银行都在增加股本资产的配置。
这往往反映在上市公司的固定增长上。《中国商报》了解到,仅今年以来,一家股份制银行就参与了至少三家上市公司的固定增资,并动用了数百亿资金,其中仅北方某上市公司的固定增资就超过了100亿元,当期收入超过了70%。

“这种情况通常是表外的。大部分资金来自财富管理产品,这是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完成的。根据市场的公允价值,银行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根据上述股份制银行家的说法,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获得远远高于贷款的收入,并在报表中增加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

新的资本配置模式已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驱动因素。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净手续费和佣金总额超过630亿元,平均占营业收入的20%以上。

利率市场化迫使企业结构转型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央行在过去6个月的降息不仅缩小了利差,而且对利率市场化产生了长期影响。
“利率市场化比预期的要快。在这种情况下,息差收窄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只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未来的道路将越来越窄。”上述上市银行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要想适应形势,就必须调整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

据该人士介绍,在产品结构方面,为了适应业务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债务成本增加,而大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这将促进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导致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共化。另一方面,交易型银行将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使交易流程更适合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资金的沉淀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共识。此前,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平安银行的“四驾马车”之一。
“除了自身因素外,投资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交易银行的发展。投资银行确实可以带来很多钱,但这些基本上都是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附在结算上的,这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循环,这也是发展交易银行的原因。”上述上市银行家表示,只有这样,资金才能稳定下来,并最大限度地扩大价差。
标题:降息导致银行利润承压:多行大幅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9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