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2字,读完约6分钟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国家的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的文明现在会点燃什么样的火花?
最近,在印度总理莫迪正式访华前夕,《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谢刚。
就中印关系而言,如何扭转贸易逆差、缓解边境问题是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谢刚认为,除了增加对中国资本的吸引力,他还建议中国尽快向印度开放医药和软件市场。印度商务部长拉杰夫哈尔在莫迪访华前表示,印度将提议增加对中国的汽车、药品和it产品出口。

此外,莫迪此次访华恰逢他被任命为总理一周年,因此这是印度学者观察莫迪新政的独特机会。谢刚认为,莫迪要想继续实施新政,就必须正视印度目前的“多元化”局面。

印度不仅有古吉拉特模式
中国商报: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莫迪总理在印度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被称为“莫迪新政”。总而言之,莫迪新政的核心是什么?目前实施进展如何?

谢刚:去年,莫迪在“发展”的旗帜下上台。他领导的人民党(bjp)在议会下院获得了多数席位,从而结束了自1984年以来的联合执政时代。人民党没有来自联合政府的压力。

由于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到5%以下,莫迪承诺发展成为过去一年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由于人民党未能在议会上院获得多数席位,莫迪在地方选举中积极拉票,并在除德里以外的许多地方赢得多数席位。地方选举很重要,因为上议院议员来自地方选举。目前,人民党在上议院保持多数席位的可能性不小。如果人民党能控制上下两院,莫迪的改革就能顺利推进。

其次,莫迪试图将商品和服务税、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劳动改革等法案引入议会。英国殖民时期的许多有利的法律法规也已经恢复。这是莫迪成功改革的第二部分,在此之前,大多数政党因共同执政因素而失败。莫迪的努力仍在继续。

第三,莫迪自一年前上任以来,一直邀请商务部出国宣传“印度制造”。他选择去日本进行第一次海外访问,因为日本不仅是一个高科技大国,也是过去30年积极投资海外的大国。到目前为止,莫迪已经访问了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和加拿大。

日报:你对莫迪领导的“古吉拉特模式”在印度的推广持乐观态度吗?
谢刚:古吉拉特模式是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具体来说,它包括吸引国内外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和出口加工区,以及鼓励出口。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然而,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国内消费而非出口是印度经济的主要特征。因此,古吉拉特模式在印度其他地方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印度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古吉拉特模式。其他模式也很重要,但它们必须适应当地的特点。例如,班加罗尔、钦奈和海德拉巴都以其软件业闻名。这些领域加强了服务业的发展,给印度经济带来了高回报。

印度很难取代中国
日报:去年,中国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印度。今年5月,莫迪总理对中国进行了回访。与此同时,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也稳步增长,甚至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当中印两国的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亟待改善?

谢刚:去年9月,中国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中印签署了10多项协议,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宣布未来5年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将达到200亿美元。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铁矿石出口限制(印度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的存在,去年中印双边贸易仍增加到700亿美元。目前还不清楚201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是否会增加到2015年的1000亿美元。然而,双方领导人对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另一方面,中印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正在扩大。在过去的七年里,贸易赤字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这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必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印度投资。其他方式包括向印度的软件和制药行业开放中国市场。然而,这个过程相当缓慢。

每日新闻:最近,许多机构对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持乐观态度,并纷纷提高了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预测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在某个时候超过中国。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你如何比较印度和中国的gdp增长?

谢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穆迪等机构预测,印度的gdp增长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缓慢增长后,今年将有所改善。事实上,一些机构预测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中国增长更快。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了近3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0%。因此,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与中国相比相形见绌。

其次,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经济的高增长率则依赖于服务业。每种增长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制造业的发展刺激了中国的就业率和出口。在这个领域,印度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中国。

每日新闻:就像许多机构一样,印度准备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奇迹了吗?
谢刚:印度(像其他南亚国家一样)享有人口红利和其他特征。此外,英语在印度很受欢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企业家培养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新兴的中产阶级保证了印度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看到印度取代中国或缩小与中国的差距。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某些领域,差距可能高达四倍。

中国和印度之间没有直接冲突
每日新闻:作为一名印度学者,你对“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看法?
谢刚: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2014年建立AIIB的建议,都是中国加强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大战略的一部分。当然,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一带一路”战略不会挑战美国的霸权,也不会导致权力转移。“一带一路”战略确实将中国置于一个高战略位置。中国希望利用并展示其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一带一路”的能力。

每日新闻:莫迪此前曾提出一项“季风计划”,以加强印度洋周围的合作。在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一带一路”战略中,该计划如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共存?

谢刚: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时,莫迪总理也提出了“季风计划”。“一带一路”从欧洲和非洲延伸到亚洲,“季风计划”旨在加强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只要这些计划和战略是基于纯粹的商业和经济考虑,它们之间就没有冲突。当然,有时经济或商业问题与政治甚至军事目的交织在一起。就后者而言,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看来,中国和印度的战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
标题:中印两国战略没有任何直接冲突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