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3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雷和平

通讯员刘柏宁

成排的苹果矮化砧木、成排的高质量核桃树林和有机蔬菜温室……贫困山区的农民已经走上了致富之路,移民社区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山区的贫困户已经搬出了“山窝”,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这是陕西省宝鸡市财政精准扶贫的可喜变化。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宝鸡创新实施了金融精准扶贫“三个转变”模式,促进了产业扶贫和移民。去年,宝鸡市12.6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水平下降4.3个百分点。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换一个:

从模糊到清晰

金融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找到贫困地区的基础,明确扶贫目标,对症下药,提供急需的金融服务。基于这一理念,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积极与政府扶贫办沟通,确定了北部乔杉、西部关山、南部秦岭五个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的县,将其纳入中国秦巴山区和六盘山扶贫规划区。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0%以上,这是一个需要通过金融扶贫来克服的“硬骨头”。长期以来,由于对财政扶贫不准确的认识模糊,缺乏与政府扶贫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出现了财政扶贫目标选择不准确、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部分扶贫贷款存在扶贫信贷弱、效益低、风险高的缺点。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抓住问题关键,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抓住机遇,开展新一轮集中扶贫开发,及时制定了《宝鸡市金融精准扶贫计划》。主管行长带领团队到辖区内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农业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匹配和拓展农业金融机构与县区扶贫部门的合作渠道,借助政府资源完善金融扶贫风险分担机制。选择金融扶贫的项目和对象,遵循现阶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选择大型种养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扶贫的重点支持对象,充分发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组织小分队深入五个连片扶贫区的乡镇,与乡镇干部和农民座谈,了解扶贫第一手信息,建立财务准确的扶贫档案。截至2015年3月底,涉农金融机构已为秦巴山区和六盘山扶贫规划区5个县的3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6个大型种养户、368个家庭农场和216个涉农小微企业建立了电子档案,备案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转型2:

从洪水灌溉到精确滴灌

“金融扶贫的方向已经确定。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银行体系,引导农业金融机构将西部关山、南部秦岭、北部乔杉三大区域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宝鸡中直副省长刘利民对记者说:“近年来,政府在扶贫的同时,加大了对水、电、道路基础设施和移民搬迁的投入,农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工业的扶贫力度,实现了以往的扶贫信贷。洪水是精确的滴灌。”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宝鸡中直支行实施了金融精准扶贫主办银行系统,引导全市5个重点扶贫县的18家涉农金融机构建立了“金融精准扶贫主办银行承诺函”、“金融精准扶贫主办银行联系单”、“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服务调查统计表”等基础扶贫数据。 共有120家小微涉农企业、1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0户家庭农场、400户农户被认定涉农金融机构与支持对象签订了承诺书和《商业合作框架协议》,大型养殖农户信贷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家庭农场信贷额度从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专业合作社信贷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高贷款额度500万元,确保金融扶贫信贷准确到位。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为了弥补农村信用社扶贫资金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抓住2014年4月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区支农优惠利率政策的契机,向5个集中连片扶贫县发放了总计16.6亿元的支农优惠利率。同时,针对金融扶贫缺乏风险分担机制的缺点,中国人民银行宝鸡中直与政府金融办协商,一方面加大了金融扶贫和利息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保险市场的完善。截至2015年3月底,该市共有五家保险公司,包括PICC P&C保险公司、中国联合保险公司、AVIC安盟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公司和永安保险公司,提供奶牛、小麦、玉米、森林、苹果、辣椒、温室蔬菜、核桃等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转型3:

从“输血”到“造血”

宝鸡市被列入集中扶贫规划区。五个县的农业金融机构围绕政府确定的乔杉北部种植奶畜、肉畜和杂果,在秦岭南部种植蔬菜、中草药和胡椒,并在关山西部推广核桃等干杂果扶贫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流程,延长贷款期限,推出存货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订单农业贷款等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特别是宝鸡农信社在陕西农村信用社系统发起了农机补贴贷款,并与政府农业、财政部门合作,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以农机销售者担保的形式发放农机补贴贷款。截至2015年3月底,涉农金融机构在五个连片扶贫县累计投入涉农信贷62.1亿元,今年前三个月增加7.48亿元。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金融精准扶贫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贫困山区优势产业培育、培育、增值和营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龙头企业,实现了金融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培育了雅阁波尔肉羊、秦农无公害蔬菜、和石乳业、郭虹集团、海胜苹果等知名农产品品牌(00061,股份)。

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一系列数据证明了金融精准扶贫在城市中的作用——600多个行政村发放了5000多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近2万名贫困人口购买畜禽、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在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工业化扶贫项目,通过合作社和贫困家庭之间的合同、合作和股份合作,促进8000多名穷人发展工业;我们在177个贫困村开展了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扶持1万多名贫困人口养殖奶牛、生猪、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使一大批贫困户脱帽逐根,安居乐业。城市贫困率从2011年的26.77%下降到2014年底的15.7%,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340元增加到2014年的9421元。

标题:金融精准扶贫实现“三个转变”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