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7字,读完约7分钟
由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同于以往的“走出去”项目,中资企业不仅获得了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凸显了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因此,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受到了考验。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是以色列交通部长卡兹说的。
今年3月23日,经过激烈的竞标,以色列港口公司最终决定将以色列最大海港海法湾新港码头25年的经营权授予上海国际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港集团(600018)”)。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卡茨就此事发表了上述评论。海法湾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隔海相望。未来,上海港集团将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用于后场设施建设、机械设备配置以及海法湾新港码头的日常运营管理。建成后,它将有能力装卸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并成为一个全球国际货运中心。

事实上,以色列政府已经为这个新港口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它将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希望它将发展成为“以色列的巴塞罗那”。届时,以色列将成为中国向欧洲市场出口的贸易通道,这不仅将减少其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还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欧洲门户的起点,也是连接亚欧的重要支点。对于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的上海而言,作为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节点港口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上海港集团的成功中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给上海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将着力把握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机遇上海港集团总裁严军如是说。根据上海最近刚刚推出的计划,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快建设和完善枢纽型、功能型的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将是上海成功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三个方面。

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上海,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银行,都有很大的机会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由此产生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互联互通机制下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与世界上更多的低成本基金携手合作
上海港集团于去年4月开始竞标海法新港码头的经营权,当时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上海港集团最终加入。可以说,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支持对最终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资金不充裕,融资成本高。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时,一般都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即使是上海港集团这样的高质量企业也不例外。

此前,由于外债额度不足,上海港集团主要采用国内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数据显示,2013年,集团计息负债余额为187.4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占85%,间接融资占15%,其中银行贷款仅14.9亿元。

显然,对于正在加速国际化战略的上海港集团来说,从海外获得低成本融资更为迫切。
去年3月21日,依托FTZ金融体系创新,经与多家境内外银行协商,共有5家银行向上港集团提供了总额67亿元人民币的境外人民币贷款。这也是上海港集团首次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中国银行的额度最大,达到46亿元;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首笔16亿元人民币于当日划入本行。上海港集团通过跨境人民币借款,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

海外人民币贷款的最大优势在于融资利率接近国际市场。由于有许多中外金融机构投标,空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更大。上海港集团曾计算过一个账户:在中国融资之前,融资成本达到6%左右;在上海港集团完成的四个海外融资项目中,总资本成本仅为4.91%。

-近2亿元!这个数字是上海港集团通过海外人民币贷款实际节省的利息。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周告诉记者,去年,通过创新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我行设立了海外融资“直通车”,使许多国内企业与全球低成本基金联手。

作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一项实质性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在境内外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在自贸区内开展金融、航运金融、专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上海港集团不断深化国际化战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周说道。

海外M&A融资走得更远
在上海,记者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希望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商业银行紧跟企业需求积极创新的步伐,可谓是力大无穷。

在与上海港集团成功竞标后不到10天,中国光明食品集团(光明食品)于当地时间3月31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完成了对以色列最大食品企业tnuva公司76.7%股权的收购。这是以色列食品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

据悉,整个项目融资金额为10.5亿欧元。为了满足并购所需的巨额资本,包括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恒生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荷兰国际银行、荷兰合作银行、渣打银行、巴黎银行、法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内的10家银行组成了一个银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唯一一家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以1亿欧元的贷款赢得了联合牵头行的角色,并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签署了银团贷款协议。此外,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还担任辛迪加的全球协调人和代理行。在整个过程中,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统一发起授信,新加坡、法兰克福和伦敦共同贷款,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得益于中国银行强大的全球金融服务,尤其是M&A金融服务,光明食品集团直接通过此次收购成为tnuva公司的控股股东,全面提升了集团乳制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支持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体现了全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方向。
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在接受采访时承认,M&A融资是“走出去”跨境业务中的一项非常高端的产品业务,过去一直由欧美银行垄断。中国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即希望进一步支持中国企业的并购。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务条线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项目1763个,融资金额1258亿美元,领先主要同业。其中,M&A贷款金额为442亿美元。在贸易和金融方面,中国银行“走出去”融资余额达到967亿美元。

据报道,2015年,中国银行将力争实现新增25笔跨境M&A贷款,签约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业务目标。
服务创新更有针对性
根据中国银行设定的目标,2015年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信贷支持将不少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公开表示,本行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动脉”。

然而,由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同于以往的“走出去”项目,中资企业不仅获得了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凸显了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因此,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受到了考验。关于这一点,企业和银行都告诉记者,他们真的有同感。

就上海而言,“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有64个重要的经贸节点城市,其中13个是上海的姐妹城市。目前,上海正积极与这些城市建立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去年底,上海与阿联酋阿布扎比首次“牵手”,签署经贸战略伙伴备忘录,率先启动金融、能源、农产品(000061,股票栏)等五个重点合作项目。

然而,如何利用好中国银行的全球网络,特别是充分发挥分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作用,仍然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迫切研究课题。
据悉,目前中国银行正在对“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进行逐一研究,包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涉及哪些进出口商品、涉及哪些中国企业等。,并从行业、产品和客户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针对上海的情况,周告诉记者,下一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将加快建立境内外联动营销主平台,主动加强境内外联动,不断提高营销渗透力和业务匹配力,加快建立集团综合发展主窗口,推进跨境并购等平台建设, 大宗商品、现金管理和交易业务,促进集团投资和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

特别是,我们将加快打造集团金融创新主体地位,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推进跨境、跨市场、跨境产品创新和组合,实现产品创新向全国、向世界扩散。
标题:金融创新:脉动在“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上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4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