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一份专门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在对安全形势做出新判断的同时,首次系统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军事使命和战略任务。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因为白皮书而在过去两天掀起了一场军事热潮,相关板块频频出现每日限售股,推动了上千亿的市值。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资本市场的变化并非不合理。白皮书提出:实施军民结合政策,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扩大融合范围,提升融合水平,努力形成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的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在看似宏观的话语背后,资本市场可能意味着涉及数万亿市值的企业资产的整合:一方面,目前军工行业的资产证券化率不高,中国十大军工集团的证券化率只有30%左右,仍高于60%的国有企业的证券化目标。在这个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不缺乏优质资产注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不仅可以通过融资提升科研生产能力,还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军工企业的竞争力。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在海洋、泰空、空、测绘、导航、气象、频谱等领域。,军民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军事设施和产品与一些先进的民用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还可以激活军队内部的科研能力。“人民参军”也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增强国防实力的实际机会,同时也拓展了许多行业做大做强的想象空间。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前几天,资本市场有传言说三一重工(报价600031,咨询)拿到了“军工准入证”,之后股价迅速上涨。虽然三一重工澄清说没有这回事,他们只是成立了军工项目部,但股价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大幅上涨。资本对于军事工业概念的热情是追逐利润的本质,但这一活动也表明,国防和民用技术的整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导向有利于激发更多的创新热情。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军工企业和机构通常远离市场。他们有很多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只要他们与市场适当结合,他们的动员能量将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投资。同样,虽然军用产品有许多特殊标准,但它们不能与民用产品完全分开。相当多领域的民用技术也能满足军事需求。适当的分工不仅扩大了普通企业的市场规模,而且有助于优化军事资源,突破重点领域。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例如,在我军光缆电网建设中,仅用10年时间就建成了全国光缆网,是我军20年自建光缆网总长度的6倍。又如,我军依托全国移动通信资源,建成了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共享了国家10年建成的2000多亿元的庞大基础网络。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拓展了市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正如一些军事专家所说,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降低获取尖端技术的成本,缩短武器装备的发展周期,“民进军”可以促进军民融合,进而提高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力。

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当然,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融合也不会是一个马平川,有必要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全面推动军民共同使用主要产业标准。此外,完善军民协调建设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建立统一领导、军民协调、需求对接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促进国防和民用技术在国家层面的融合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国防和民用技术相结合的前景,这不仅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亮点。

标题:军民融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