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部署,中国设备和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据统计,铁路、核电和建材生产线是中国设备走向全球的关键领域。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铁路设备出口总额为267.7亿元,同比增长22.6%。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行业“菜单”越来越丰富,涵盖UHV、4g、国产“云计算”设备等领域。

让企业放开世界
4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国际能力合作”研讨会。
会上,李克强强调,关键是要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商业运作的合作机制,以使中国装备成功与国际能力合作共赢。一是突出和深化改革。除少数必须批准的项目外,其他所有海外投资都将取消项目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清理和取消各种限制外资的不合理限制和收费,让企业放开手脚走向世界,使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继续在同一个舞台上升级。

今年,我们要大力推进生产能力和设备的“走出去”。我们有很多优势产能,但现在产能利用率不高,一些海外国家也有这样的需求。因此,我们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务实合作,加快产能和设备走出去的力度和进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少师不久前说。

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完成。据说这项政策支持的行业有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配套政策包括解决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市场秩序等。

SASAC也在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4月初,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今年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我们必须依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如高铁、核电、UHV、4g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的设备、技术、标准、服务和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黄丹华说。

外出的“菜单”越来越丰富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设备不断升级,并获得了更多的大订单。
"中国的轨道交通设备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和“留下来”. "中国北车(报价601299,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于卫平表示,中国自主开发了高铁牵引、自动化和网络控制三大核心技术,高铁九大关键技术和十大支撑技术实现了自主化和产业化。中国高铁走向全球没有技术障碍。

俞卫平表示,中国CRRC将在南北车合并后做大做强,形成以轨道交通设备为核心、跨国经营的高端企业,产品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完善,竞争优势强。
中国北车集团下属大连电力有限公司的高管最近向《上海证券报》透露,中国北车目前在海外部署了一系列产品,如出口法国的铁路罐车和出口白俄罗斯的电力机车;“一带一路”上也有经典产品,如出口土耳其的有轨电车和出口孟加拉的内燃动车组。

不仅高铁品牌,还有核电、UHV、4g、建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业“菜单”越来越丰富。
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近年来,海螺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周边国家完成了投资调查和规划布局。此外,海螺还组织团队在俄罗斯、蒙古、南非、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为海外后续开发储备资金。据报道,海螺水泥(报价600585,咨询)最近与中国银行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协议(报价601988,咨询),这也将为海螺的“走出去”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

Inspur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继中国高铁和中国核电之后,国内“云计算”设备也正在走向海外,“已售出2000多万美元。”
标题:中国装备打造“走出去”新名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