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这里所说的“新股现象”是指新股发行正常化后,每次市场进入发行周期,都开始波动和下跌,然后稳定下来,直到发行高潮过去,然后反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每次发行新股都会吸引大量资金参与认购,许多投资者需要从二级市场套现部分资金,这将在短时间内影响市场,市场也会相应调整。然而,在IPO后期,认购资金逐渐解冻,资金开始回归二级市场,形成新的买入,从而推动股指上行。自去年5月以来,新股发行基本上是按每月一批的节奏进行的,所以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市场震荡,这就是所谓的“新股现象”。

当然,去年11月之前,这种“新股”现象十分突出,不仅节奏明显,还造成了巨大的市场震荡。然而,去年11月以后,随着股市的上涨,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投资者发现,出售股票购买新股可能不划算,因为中标率低,出售股票可能无法保证购买新股。在新股发行结束时回购股票并不容易,因为股价很可能已经上涨。结果是被动stepping空;其次,由于新股反复发行时市场下跌,而在发行前市场上涨,一些人放弃购买新股,利用这一市场特征进行套利,即在发行时逢低吸纳股票。因此,新股发行时会有积极的买入行为,因此不会大幅下跌。如果新股发行时不下跌,那么发行时肯定会更容易上涨。客观地说,自去年12月以来,“新股”现象屡有出现,但其波动幅度和影响明显减弱。4月份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宣布时,市场通常会下跌,但这次基本上没有下跌,而是加速了上涨趋势。即使在发行新股的第一天,股市仍在强劲上涨。所以有人说“新股现象”应该结束了,不会再有因为购买新股而导致的市场周期性波动。

然而,周二,当这轮IPO达到高潮时,市场进行了调整。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股指在前一天达到4100点后继续上行是合乎逻辑的,但周二早盘开盘后就会下跌,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跌幅会更大。显然,资金正在被提取,其目的自然是认购当天发行的15只新股。虽然“新股现象”出现得晚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原因是,在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下,新股的无风险回报率极高,所以总会有人抱着“赢”的心态购买,所以这段时间股市的抛售压力会比平时大,下跌的概率会更高。当然,在一个超级强劲的市场中,这种下跌不会很大,它可能只是日内波动,不一定显示每日下跌。然而,也是一个事实,市场遇到了阻力和挫折,并开始动摇。因此,只要IPO模式不变,“IPO现象”就会出现,但其表现强度是不同的。

虽然利用“新股现象”进行套利(报价601519,咨询)可能不是很明智,但市场害怕新股,当它听到新股发行时,它会大幅下跌,然后在发行新股时只会有一定的冲击,然后冲击时间会变窄,空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小,这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在不断走强。当然,如果有一天,当新股发行时,市场波动加剧,这可能表明当时市场上的股票基金正在耗尽,人们的投资心理已经开始变得谨慎。这种市场状况无疑对投资者判断市场非常有价值。
标题:“新股现象”并未终结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2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