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李兰

信用信息不对称、担保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的症结所在。尽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加大支持力度,但在传统信贷模式下,许多小微企业仍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创新的逻辑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5000多万小微企业,其中1000多万是从银行借款的。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3.85%。

为进一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今年3月,银监会调整了考核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力争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数量不低于去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率不低于去年同期。

创新的逻辑

显然,如何跳出传统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视角,通过创新找到突破口,将考验商业银行的智慧和能力。事实上,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也促使金融创新打开了眼界,改变了思维,沿着新的逻辑发展。

创新的逻辑

随着社会化生产模式的深化,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同一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企业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创新只有能够维持供应链的生存,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与企业的需求产生共鸣。

创新的逻辑

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在这种模式下,本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整个供应链提供结算、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规避等一揽子服务,并有效地向供应链中相对薄弱的上下游企业注入资金,从而稳定供应链成员间的生产、购销关系,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创新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创新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信贷和定价模式,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开辟了新的路径:一方面,通过引入核心企业信贷支持,充分利用交易中产生的订单、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有效降低了融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由于核心企业信贷支持等风险缓释措施的引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银行可以提供优惠的融资价格,从而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创新的逻辑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正成为一个热门趋势,这无疑是在为银行和企业寻求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近年来,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客户融资需求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供应链金融特别是网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帮助银行批量扩大中小企业的客户群,优化客户结构,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有效构建银企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创新的逻辑

当然,由于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相关业务创新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未来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创新,进一步为不同行业和产品建立一个基本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为供应链金融实现技术的全面管理创造条件?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只是银行业务创新范畴的模式被打破后,银行如何进一步在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盈利模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建立全面的业务风险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银行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创新进一步找到答案。

标题:创新的逻辑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