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4字,读完约6分钟
计划语言
国务院近日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实施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加快中部地区整体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的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中部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周刊将陆续刊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报道,敬请关注。

最近,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从区位优势来看,这一跨区域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心,覆盖了几个南北交通枢纽城市,形成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城市群三个成熟的城市群,具有良好的规划协调发展基础。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中部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

支撑长江经济带的“脊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战略专家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的瓶颈,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剪刀差。过去,中国东部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中西部仍有许多贫困地区。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实际上是强化区域经济缺陷的内涵。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资源和生产要素将流入优势地区和优势产业。近年来,政府一直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缩小这一地区差距,因此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在此框架下规划了中游城市群。事实上,协调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内涵已经融入其中。

"长江中游需要像脊梁一样上升."吕认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它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卫龙”是成渝两地的城市群,经济相对发达。如果中游能够“活”,就能振兴整个长江经济带,促进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发展。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积累了许多后发优势。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较高,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从沿海地区和边境地区向长江沿岸的内陆地区扩展。随着城市群的发展,武汉、长沙、南昌等内陆城市也可以进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成为“一带一路”工业腹地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
从规划的可操作性来看,中游城市群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骨干”,也是南北向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有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此外,该地区内需潜力巨大,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在城市群发展中,要打破行政分割,打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基于城市群的优势产业集群乃至产业经济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告诉记者,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当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细化,也使中部崛起有了具体把握。这个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和产业带,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虽然长江中游已经形成了省内城市群,但省际合作仍处于无序状态。中游城市群实际上借鉴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明确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在中央政府有了一个顶层设计之后,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将开始运作。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从宏观战略上刺激实体经济的意图。”兰日旭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虽然房地产市场一再推出新政策,但很难预测其效果如何。尽管股市在上涨,但它偏离了实体经济。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尤其是中心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升级的问题。例如,中部地区的农民工已经迁往东部,现在他们留在当地就业的愿望增加了。发展城市群形成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建设现代服务业集群,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也可以在城市群中实现产业转移,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降低城市化成本。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以往的特大城市发展给交通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如果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辐射区,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统筹规划,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空间格局,就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公共设施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发展。

城市群建设产生“耦合效应”
根据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构建“三角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以高速铁路为主要通道,以三个中心连接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分城市的“三角”城际交通网络。结合以长江干线为骨干的长江黄金水道和连接全国的铁路网、公路网,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形成一个相互连接、更加顺畅的立体交通网络。

然而,跨省市的城市群规划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要在产业协调、生态环境合作和对外开放路径安排等方面做出更多更深层次的统筹安排。事实上,武汉城市圈等三大板块已经实现了功能互补和板块内部的产业分工,具有相似的资源禀赋。它们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竞合共存的关系,表现出巨大的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有必要继续打破体制和制度障碍以及行政分割。

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2月7日,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共同签署了《合肥纲要》,提出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大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整合、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据专家分析,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规划和实施已经正式进入轨道。如果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中游城市群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的内陆开放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标题: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一带一路”产业腹地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6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