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1字,读完约8分钟

近年来,本行财务管理发展迅速,但今年资本市场的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2015年第一季度,国有大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大多下降或增速明显放缓,这与今年资本市场持续上行是分不开的。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股市正在好转,这是银行理财的一个投资机会,但它也转移了大量资金。”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一名人士表示,今年,该行的理财业务也面临着资产回报率下降、资本成本上升等挑战。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也许这是自银行理财业务兴起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如何应对挑战,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另一位银行资产经理表示,今年银行普遍增加了股票投资。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目前,银行已经向监管机构报告了理财业务面临的新情况。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商业银行意见,推动金融管理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据记者了解,这份征求意见稿已经过修改和调整,并且正在加速进行。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万亿银行理财基金进入市场

一方面,银行融资基金受到牛市的挑战,但另一方面,银行股权投资普遍增加。

2014年,30%的银行为财务管理分配信贷(非标准债权),约60%分配债券和同业。然而,2015年,城市投资债券稀缺,利率债券无法杠杆化,债券失去了高收益的优势。在新兴业务中,资产证券化、次级债等。规模小,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高产量的固定收益产品稀缺。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上周日,央行宣布从4月20日起,将各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自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

所有这些都在推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为了平衡投资者的接受度,银行理财的成本仍然难以降低,这使得银行资产管理的收入越来越少。

同时,银行融资业务也将面临税收成本的挑战。2015年,银行业正式进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如果调整方案正式实施,也会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产生很大影响。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银行理财业务收入计入利润表的中等收入部分,现行营业税税率为5%。如果改变增值税,税率将达到11%,税收成本将超过原来的两倍。但是,变更后,利息保证金业务的收入(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仍为5%。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此时,繁荣的资本市场已成为银行提高理财收入的重要来源。

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报价600837,咨询),在上述银行理财基金进入股市的四个渠道中,伞式信托和结构性信托、经纪资产管理和基金专用账户的收益率约为7%-8%,双方受益权收益率约为6%,新基金收益率约为15%。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财富管理将从过去的同质化转向不同的战略,而亮点在资本市场。”银行家说。

事实上,银行已经加速进入资本市场。据海通证券介绍,目前银行理财基金进入市场的渠道有四种,包括伞式信托和结构性信托、双方受益权、新基金、专项基金账户和资产管理计划结构性产品。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通过这四个渠道流入股市的理财资金已达近1万亿元。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海通证券估计,通过伞式信托和一般结构性集合信托进入市场的资金总量预计将超过5000亿英镑。据测算,两项融资收益权的余额约为融资融券余额的10%,银行购买两项融资收益权的规模接近1500-2000亿元。通过专项基金账户(或定制基金)、经纪资产管理计划等。,新的规模估计达到1000亿元。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此外,保守估计所有结构性产品(包括股票和债券等)的股票规模。)在目前的券商集合计划中,一对多基金账户可能约为4000亿,其中来自银行的资金约为3000亿。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事实上,当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时,主要是由一些客户进行配置,而且大部分是私人银行的客户资金。

其中,光大银行(报价601818,咨询)和招商银行(报价600036,咨询)有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股份制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总额近3000亿元,约占其财务总余额的30%,而其他大多数银行的资金仍然相对较少。在一些大型国有银行的理财业务中,股票配售占10%,规模超过1000亿元。然而,一些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并未参与伞式信托配置和对两家公司受益权的投资。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银行“进入市场”

这项政策可以进一步放宽吗?

然而,虽然银行通过一些渠道间接参与股票市场,但与经纪基金相比,银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限。

在我国分业经营的前提下,理财资金严格不归银行所有,但仍不能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只能通过上述渠道间接进入市场。

一位银行家表示,一些大银行已经向监管机构反馈,并提出解决银行理财余额增长问题的方案,希望得到监管支持,这涉及到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投资管理的进一步自由化。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虽然结构性固定收益优先配置是银行理财基金进入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式,但银行对于如何参与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考虑。

前不久,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马(报价601328,咨询)公开表示,商业银行转型离不开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回归资本市场。银行不能贸然进入市场,需要一种合理、合规、合法的方式。一方面,资产管理可以承担银行转型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可以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源。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在银行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管理业务和银行自营业务按照“栅栏原则”进行风险隔离,属于银行表外资产和表内资产。

银行资产管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找到了一条合理合法的资本市场参与渠道,无需大的变革就可以实现。

因此,马对资产管理业务未来的愿景是,在资产管理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风险隔离的制度安排,这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独立的子公司来实现。希望未来我行通过财务管理和子公司设立和发行股权产品,通过子公司设计分级股权基金产品,让我行支付次级基金,投资非上市公司。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对于上述模式,我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探索。

在银行资产管理参与资本市场的方式中,有两个小部分,一是与公共基金合作获得一定数量的股权直接投资;二是设计银行融资基金投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的模式,即银行通过募集资金投资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然后与基金管理公司引入的投资者共同组成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以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为优先,投资者资金为次。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那么子公司离银行有多远?今年1月,一些业务部门和行业(如银行理财)预计将探索子公司制度改革,但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和时间表。目前,只有光大银行明确表示,其分拆理财业务设立子公司的计划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启动审批流程时需要与监管部门进一步沟通。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风险争议

在子公司时代到来之前,对于我行资产管理参与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向,前述大银行资产管理部的人说:“辩证地说,如果我行过度参与资本市场,几年前可能会消亡,但如果我行进入市场,市场可能会发展得更快。银行的优点是他们有大量的资金,缺点是他们不能接受风险。未来的高概率方向是融资和中性策略。”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融资是指结构性产品、二级市场投资、固定增值等。;中性策略是指无风险投资,如新投资、债务转换、套期保值等。

然而,从风险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对放松有许多担忧。一位专家认为,中国银行业尚未暴露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分业经营在风险隔离中发挥了相对较重的作用。如果大量银行理财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一个对银行自身的生存来说风险太大,另一个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随着两家公司之间的差额迅速增长,杠杆基金在股市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截至4月15日,国内券商融资余额达到1.73万亿元,约占股市融资总额的4%。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比例更高。靠近国际市场的香港和台湾,金融一体化比例一度很高,但现在已回落到1%-2%的正常水平。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杠杆基金促成了这轮股市繁荣。经纪业务整合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伞式信托、经纪资产管理和特殊基金账户也是杠杆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银行融资是杠杆的促进者。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杠杆基金数量过多的股票市场的上涨速度也可能成为下跌速度。在两个月内,中国证监会两次发出限制融资和杠杆的监管意向,并于4月17日对证券公司的证券借贷业务提出了七项要求,包括“证券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上柜股票配售和伞式信托,不得为上柜股票配售和伞式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设施。”

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然而,银行并不太担心现有模式的风险。一家大型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高管认为:“现阶段,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风险较小,大部分属于固定收益产品。作为结构中的优先事项,他们同意合作机构(如经纪人)分配资金和止损额度。协议还附有更多条款。如果在风险结束后,资金不足以偿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经纪人应弥补银行之间的差额。”

标题:银行理财余额涨幅放缓 银行能否重回资本市场?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