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8字,读完约3分钟
在抑制了中国南北大地震的影响后,a股市场似乎重拾信心,沉浸在“大牛市”的氛围中。昨日收盘后,上证综指触及4444点的最高点,令所有“板块玩家”再次兴奋。然而,就在三个多小时后,中国证监会官方微博抛出的“重磅新闻”给火热的股市泼了一盆冷水——新股又来了,未来将从每月一批改为每月两批!

未来,ipo将在1月份分两批进行
昨晚,对于紧张的券商策略师来说,这是又一个加班写研究报告的夜晚,而对于许多持有大量头寸的投资者来说,这将是一个难以入眠的漫漫长夜。
昨日18时20分,中国证监会更新官方微博,宣布25家企业首次申请上市,其中包括10家上交所、3家深交所中小板和12家创业板。中国证监会表示,该分行及其承销商将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时间表,并陆续发布招股说明书。根据以前的惯例,一家公司最早将在下周开始发布流程。

更重要的是,证监会还表示,根据市场情况和初始审计进展情况,25家初始企业是本月内获批的第二批企业。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在继续每月均衡审批首批企业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新股发行规模,从每月一批增加到两批。

4月2日,中国证监会刚刚批准了30家公司的ipo。这意味着,今年4月,共有55家企业获得ipo批准,这一数字明显高于此前。面对IPO的突然加速,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监管机构增加IPO供应量不仅是为了解决IPO高的“堰塞湖”,也是为了给火热的股市“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6月重启ipo以来,每一次新股审批和认购都会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普及和场外资金的不断涌入,IPO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新资金冻结当天股指大幅上涨的异常情况。

无证新股“库存更多”
《全国商报》指出,今年以来,新股发行明显加快。去年6月ipo重启之初,每月大约有11宗新股发行获批。到今年4月2日,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0。
《全国商报》指出,今年ipo加速后,拟发行的“准新股”数量相当大,新股“存量”充足,足以支撑高频IPO节奏。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周发布的信息,截至2015年4月16日,中国证监会已接纳583家首批企业,其中50家通过会议,533家未通过。此外,4月22日(本周三),包括空吉祥航空公司在内的四家公司的初步申请得到了审查和批准,另外六家公司将在今天的会议上携手合作。据统计,3月份有30多家ipo公司,而自4月份以来,已有30多家IPO公司。

事实上,之前市场上就有关于ipo加速的猜测,因为IPO曾经扮演过“市场监管者”的角色。然而,许多投资者仍然对这种比预期更快的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因为这表明监管者并不满足于“善意的”风险警告,而是用实质性的行动来表明他们对股市的态度。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加快新股发行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上。毕竟,监管者希望看到的是“慢牛”,而不是“疯牛”。然而,如果市场在短期内继续飙升,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大干预力度。
标题:新股一月两发证监会市场手段“养慢牛”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9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