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26日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要继续巩固“三农”在经济增长放缓中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的助推作用。

他特别指出,中国证监会将全面加强资本市场与现代农业的联系,做好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服务三农,不断增加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提高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

姜洋指出,随着近年来各项改革和发展工作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第一季度,共有70家公司首次上市,融资482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共有203家公司通过私募融资1415亿元,同比增长60%。截至第一季度末,沪深两市共有268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50万亿元。一年多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150家,总市值9622亿元。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在外汇市场融资189亿元。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步伐也在加快。10年期国债、镍、锡、上证50指数、沪深500股指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股票etf期权顺利推出,进一步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私募市场建设和证券期货服务业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

他说,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在支持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证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为农业和农村服务。在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

近年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至2015年3月底,共有3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融资金额287亿元;上市农业企业再融资217亿元。截至3月底,共有57家涉农企业在外汇市场为中小企业发行了95亿元的民间债务融资。二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2009年至2015年3月底,涉农上市公司共进行了17次重大资产重组,总额达316亿元,对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有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涵盖粮、棉、油、糖的品种体系基本形成。

但是,姜洋也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农业资源仍然短缺,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农民收入和农村面貌仍然落后于城镇。这与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低下、风险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客观上要求作为要素市场基础地位的资本市场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

为此,他提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全面加强资本市场与现代农业的对接。
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效拓宽资本市场服务领域和范围,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农业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特别是要支持区域性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立足本地,努力为包括农业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继续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化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支持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进一步盘活和留住农村存量资金,吸引城市等外来增量资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引进生活水源。

通过规范股权众筹业务发展,丰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类型,支持中小企业发行优先股,有序引导各类资金投向优质农业项目。
标题:证监会:加大资本市场服务“三农”力度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9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