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40字,读完约10分钟
过去30年的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目前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中国将如何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通过改革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2015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就宏观经济、金融、国企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面临的新常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其中耕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把握和适应新常态,是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就国内经济而言,“三相叠加”是经济增长的变动期、经济结构的痛苦期和以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消化期的叠加。就国际经济而言,2015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最复杂、最严峻、最具挑战性的一年,2015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最显著负面影响的一年。

“在这种危机的挑战下,坚持问题导向,直接解决问题,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朱光耀说。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财政赤字将从2014年的2.1%适当扩大到2.3%。坚持结构性减税和系统清理收费。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评估货币和金融类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并不缺少动力和机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激励并不意味着它会顺利成长。中国需要通过改革系统性地降低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例如,劳动力成本包括社会保障,通常占工资总额的40%,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只占15%、17%和20%。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太高。另外,土地制度也是影响我国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一线城市建设用地成本占70%以上,全国平均水平约为50%。发达国家的土地成本仅占建设成本的13%。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制度成本,降低制度成本的比重,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周其仁说:
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有人指出,一位外国学者曾经说过,他从两个方面看中国政策制定者改革的决心,一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二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你为什么选择这两项改革?他说,这两项改革是受益最多、既得利益最弱的两项改革。

蔡?他说,新常态下改革的重点是从传统动力转向新动力,以完成“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肯定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
作为近期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在2015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达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赵令欢表示,国有企业重组是一种时间最长、案例最多的投资模式。前称“国有企业改革”,十八大给它起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混合所有制。他说:“人们过去认为中央政府挥了这么多手。每个人都在一起。几年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变了。我没想到经过一年的讨论,大家还是猜不出下面的是真是假。改变,改变与否。”

赵令欢说,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让中国企业和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每个人都担心,如果这一轮改革做得不好,这将是一个私有化的过程,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应该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过程,这和许多民营企业的做法是一样的。

赵令欢认为,有人认为无论国有企业做什么,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坚持这个想法,因为每一个国有企业改制的例子都已经证实,五年或十年之后,它会比以前更成功。有些企业十年后仍然是老企业,甚至不再存在于同样的竞争环境中,因为它们没有经过重组。因此,重组的目的是让企业更有竞争力,做得更好,做得更好的结果是让企业更有价值。有时候,基于这一论点很容易就能脱身。

赵令欢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有适量的管理层持股,因为中国的法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的历史不长,最重要的保证是利益的统一。事实上,不管一个企业的治理有多强,都是由企业来控制的。如果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和股东的利益不基本一致,就很难对其进行规范。

制度资本创新更为重要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分享了自己的重组经验。他说,中国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在过去的143年里一直保持繁荣。重要的是,它在制度创新和改革方面有许多特点和突破。招商引资是第一个将公司制引入中国的企业。当时,皇帝拿出202,000块银元,社会筹集了302,000块银元,并成立了一个投资促进局,这使它成为中国第一个股份公司,称为“官方监督和商业办公室”。如今,招商局整合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产业,管理着5.3万亿元的资产。有十几个行业和十几个上市公司,包括招商轮船、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都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它们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机构资本的创新优势。

据此,李建红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该重视和关心制度资本,制度资本比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更重要。如果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将许多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公司,就必须首先在制度资本方面进行转型和突破,这样才能增强全球竞争力。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兼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说,随着以促进创新为目的的混合所有制的扩大,过去30年来与全球化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全球高科技产品市场现在由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导,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全球高科技产品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彼得。诺兰表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成功的主要基础是国内基础设施的繁荣和扩张。在这里,来自国际公司的竞争程度相对有限。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这与中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密切相关,这意味着中国国有企业在这些市场上与全球领先企业的竞争有限。随着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国与全球企业的竞争程度可能会加剧。因此,提高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已经成为比以往更加迫切的问题。

新常态下医疗改革仍需加强
自2009年开始新一轮医疗改革以来,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险体系,覆盖95%的人口,8亿农民首次享受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仅有助于中国人民减轻医疗负担,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尽管如此,我国仍存在许多与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相关的难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过程中,医疗改革需要继续甚至加强。在2015年中国发展论坛上,许多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建议医疗改革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药物投资、技术创新、监管体系和商业保险。

加强医疗改革,特别是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方面,辉瑞董事长伊恩。里德指出,中国正面临着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巨大负担。尽管中国在卫生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但如果我们比较各国,我们会发现中国在卫生方面的投资仍然相对较低,2012年为5.4%,而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为9.3%。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增加对药品的投资,因为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后续的医疗成本。

“第二个方面是需要设立多个付款人,由公共资金补充私人保险。虽然公共基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私人保险的重要性。例如,在德国,虽然健康保险是强制性的,但仍有900万人购买私人健康保险,个人必须承担管理自己健康的责任。如果我们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我认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2020年健康中国的目标。”伊恩。红色添加。

数据显示,中国仍然面临重要的疾病挑战,首先是传染病。在中国,10%的人口是人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3%是丙型肝炎阳性;中国有近6%的出生缺陷;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占中国人口的20%-30%;癌症快速诊断和死亡率上升已成为重大的国家问题,癌症已成为中国疾病死亡的第二大杀手。

BGI董事长王健认为,基因筛查、微生物分析、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疾病的准确预防、诊断和治疗,应引起重视。
王建说,基因筛选技术可以对许多遗传疾病做出准确的预测,并可以大大减少各种出生缺陷;微生物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和调节肠道微生物,极大地改变代谢性疾病的状态,对预防代谢性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基因检测有助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后的康复监测。

礼来制药董事长李利达表示:“与科技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在医药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中国医疗改革的目标非常远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必须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考虑到经济和预算的限制,我们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医疗发展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兼顾医疗服务和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创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它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如果我们想在中国进行持续创新,我们必须首先要求中国的监管体系与全球监管框架接轨,并在时间安排上与世界保持同步。例如,如果一种在国外获得批准的药物在中国获得批准,将需要六年时间,而且它可能不在医疗保险报销清单上。此外,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充分的数据保护,并需要相关政策来确保研发投资。”李丽达说道。

除了制药和技术创新,监管体系也必须改革。泰康人寿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认为,商业保险应与互联网相结合,以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和效率。李东生说,现在是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对产业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两会最流行的词是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我们泰康也希望将线上线下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加强医疗服务。

李东生还表示,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仅仅使用医药公司和保险公司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使我们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网上和网下系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

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安·认为,中国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新常态,这也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今后将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以确保人们获得高质量的保健服务。除了制药行业,整个医疗价值链应该反映这种信念,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互动。
标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0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