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81字,读完约10分钟
2014年,面对经济增长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存款利率浮动扩大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商业银行积极抓住机遇,努力控制风险,实现整体稳定发展。2015年,外部环境会有所好转吗?商业银行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今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是本期《主要观点》的嘉宾。他结合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团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新的一年的经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商业环境压力和机会并存
有效把握业务发展机遇
记者:今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总体情况如何?
连平:2015年,商业银行仍面临严峻的外部经营环境,一系列因素继续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大幅改善,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难以大幅反弹。银行信贷供应不具备大幅扩张的条件。随着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依然较大,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压力依然较大。随着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银行存款被分流、存款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改变。长期而言,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负债压力,尤其是存款压力。虽然流动性宽松有利于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但在存款保险制度正式推出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会加快,存款利率的上行趋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银行债务成本上升的压力。如果企业融资成本没有明显缓解,银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好,不对称降息的可能性不会再次被排除,这将进一步缩小银行利差。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中存在一系列积极因素:稳健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实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等区域战略,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将扩大,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存贷比监管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将得到改善。

记者: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能抓住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连平:2015年,尽管挑战重重,但商业银行仍有许多业务发展机遇。首先,在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下调、监管政策调整、存款偏差管理的实施抑制了不计成本的存款恶性竞争的情况下,银行将积极扩大低成本核心负债,稳定债务业务发展。二是商业银行可以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等领域择优选择,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信贷供给,特别是在铁路、机场、码头、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实施后,及时加强信贷支持。第三,目前,政府正在从制度、制度、项目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商业银行正在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创新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除了信贷服务,银行还将为新业务模式下的项目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投资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和债券。第四,积极跟进和关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银行银团贷款、债券市场、M&A基金和信托基金解决国有企业并购融资需求。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并购过程中,为拓展新的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专业全面的咨询服务。第五,抓住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推动国际商务跨越式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特别是重点拓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抓住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机遇,结合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海外项目开发、跨境投资等对外经济活动的需求,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打包整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项目贷款、对外担保等服务。第六,股市持续走高,投资交易活跃,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基金托管等相关中间业务发展机遇较好。

利润增长率已经放缓并稳定下来
银行结构的演绎变化
记者:2015年银行业的预期利润增长是多少?
连平:2015年,由于资产规模扩张略有放缓、利率市场化深化、净息差压力加大、资产质量压力加大、减值准备增加、监管更加规范、行业间竞争加剧等负面因素,中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净利息收入明显放缓、拨备压力加大等因素将导致银行利润下行。预计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率将放缓至9.1%左右,净利润增长率将同时降至9.0%左右(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约为7.4%)。

为适应行业结构变化,应对规模扩张放缓和净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本行将进一步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加强代理业务、管理业务和咨询业务的发展,降低业务和管理费用,合理调整减值准备。此外,资产证券化和优先股等新工具的成熟也将有助于银行提高其资产和负债管理能力。

记者:受利润驱动因素的影响,银行业务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连平: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演绎:首先,负债基础雄厚、综合服务能力强、差异化创新快的银行将在存款和负债的成本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社会融资成本的整体下降意味着资产定价能力更高、风险识别能力更强的银行将拥有更多优势。第三,更多的民营银行将参与中国金融业的舞台,行业竞争程度将显著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面临市场化推进带来的经营利润率的明显冲击。第四,在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对经营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合理利用自身资源、调整业务模式、适应经济转型、灵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银行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定价水平。

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
债务业务的运行趋势难以改变
记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债务业务的压力会怎样?
连平:2014年,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持续上升,范围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持续增长,是2014年资产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考虑到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较高的拨备水平提供了足够的风险抵消能力,行业整体风险可控。2015年,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仍将对银行业风险管理产生一定压力。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只要企业信用风险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继续下降。然而,政策层面的支持和银行业自身的一系列积极因素对稳定资产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银行业不良贷款惯性增长趋势可能持续到2015年下半年,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与2014年持平,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0.2 ~ 0.3个百分点,达到1.5% ~1.6%的水平。如果2015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不良贷款增速将迅速企稳。

2014年,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上市银行的生息负债增速将保持在较低水平。整体结构上,存款比重进一步下降,银行间负债和应付债券比重略有上升,负债成本同比上升。2014年,计息负债的增长率将在13%左右。2015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将继续影响银行债务业务。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述债务结构调整将继续进行。商业银行一般存款分流趋势将持续,增速将比2014年进一步下降;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优惠政策,银行间负债将保持快速增长;应付债券也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总体而言,随着央行出台新的同业存款监管规定和进一步优化存贷比监管的措施,债务业务压力将略有缓解。然而,随着债务结构的调整,整体债务成本将会上升。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债务业务创新力度。据估计,2015年上市银行的生息负债增速将略有放缓,约为12.9%。

财富管理业务向资产管理的转变
银行间业务在规范中获得了新的机遇
记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增速会不会继续放缓?
连平:受主要理财投资产品收益率下降、资本市场复苏、理财业务转型等因素影响,2014年理财产品增速逐渐放缓,收益率水平呈下降趋势。2015年,我行理财业务将在稳步增长中逐步实现转型,不断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理财产品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势头的转变将推动理财产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繁荣将扩大空.财富管理基金的投资组合配置预计年底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将超过20万亿元;第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特征将更加明显。由于资本宽松和实体经济增长率下降,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在4.5%至5%之间;第三,理财产品形式将打破同质化,产品体系将不断完善,在监管的推动下,净值产品将大力发展,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将进一步加快,高净值个人的个性化产品将逐步丰富;第四,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将重点关注“刚性赎回”问题,通过产品形式转换、收费模式转换和信息披露监管,有望转变为资产管理业务,从而大幅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帮助商业银行转型。

记者:近年来,银行利用部分银行间投融资业务为企业融资,实现监管套利的业务模式,不仅给银行带来了收益,也带来了一定的宏观金融风险。在这方面加强监管标准有什么影响?

连平:2014年以来,一系列新的银行间业务监管政策对规范银行间业务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受新监管政策影响,2014年同业业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同业资产负债持续增长趋势放缓;二是本行通过同业业务对接非标准资产的模式得到有效遏制,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增量非标准资产由同业资产向投资资产转移;第三,商业银行应建立同业业务专属部门制度、提升同业业务运营权限的监管要求将重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业务模式。

在银行间业务走向规范化的同时,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结构的变化也将为银行间业务的转型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加强与直接融资市场的合作,吸收低成本的银行间负债,回馈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在金融体制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交易性银行业务;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搭建银行间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银行间合作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照片辛克)
净利
(基于上市银行的数据)
29.18
23.36
17.36
15.18
12.80
9.13
7.79
11.74
7.39
3.75
制图张乐
标题:2015:商业银行的挑战与机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0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