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1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12月新房成交量高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此前的信贷政策调整、央行降息以及开发商在年底推动市场消化库存的努力,这并不是楼市全面复苏的信号。由于一线城市土地稀缺,人口流入仍在逐年增加,房价松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一些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仍然具有高库存的特点。因此,在2015年,差异化仍将是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而去库存化仍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住房销售价格的变化。
12月份最引人注目的房地产数据是交易量。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增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近9%,创下今年新高。1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新增商品房交易量同比增长逾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刘建伟表示,总体而言,12月份交易量增幅较大,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此前信贷政策的调整、央行降息以及年底开发商消化库存的力度加大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不是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的信号。

房价环比下降的缩小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大数据。12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66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深圳1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上升,郑州、武汉、赣州3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持平。在环比价格变化中,深圳涨幅最高,为1.2%,四川省泸州市涨幅最低,为1.3%。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降幅分别为0.2%、0.3%和0.2%。与去年同月相比,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上升的城市有厦门和郑州。12月份,厦门房价涨幅最高为2.1%,最低为10.3%。

二手房方面,与2014年11月相比,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60个城市房价下跌,4个一线城市房价上涨,8个城市房价持平,南京、南昌、九江、赣州为8个城市。在环比价格变化中,深圳涨幅最高,为0.7%,牡丹江涨幅最低,为1.8%。与2013年同月相比,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67个城市房价下跌,厦门、郑州和深圳等3个城市房价上涨。12月份,在同比价格变动中,深圳涨幅最高,为1.8%,牡丹江涨幅最低,为12.5%。

据估计,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下降了0.2%和0.3%,比11月份下降了0.2个百分点;有48个和36个城市的环比降幅小于上月。然而,上升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与11月相比,分别有1个和8个城市逐月上升,分别增加了1个和2个。

当交易量上升,开发商的资金迅速回笼,这是否意味着房价会上涨?年底的成交量增加是过去一年楼市低迷的短期集中表现,还是价格上涨的前奏?
事实上,差异化仍将是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土地稀缺,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仍在逐年增加,宽松房价的可能性不是很高,而一些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仍具有高库存的特点。因此,在2015年,差异化仍将是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而去库存化仍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是,2015年,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就在今年1月,北京丰台区的一块土地以86.25亿元的总价售出,北京历史上最昂贵的地王诞生了。据业内人士计算,此次交易的底价达到了每平方米3.8万元。据机构统计,今年以来不到半个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200亿元。

土地市场的恢复始于2014年底。在信贷放松、房企撤资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地市场逐渐“解冻”。去年11月,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始征地。受此影响,“地王”相继出现在上海和北京。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地价接近或超过房价已经成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新趋势。“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频频出现,房企征地已显示出全面回归一线城市的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显示,此次住房调整比以往耗时更长、更慢、更深,未来住房市场将进入正常减速状态。“这一调整预计将呈‘L’型,价格将从最高水平回落,然后基本保持稳定,否则将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该报告的主编倪鹏飞表示:“2015年,在分化的主调下,房地产市场预计整体疲软,短期内难以走出衰退。”

金融评论员叶檀也持有类似观点。叶檀说:“和以前一样,房价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房价将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来回波动。”
标题:今年楼市主基调仍为“分化”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9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