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0字,读完约2分钟
在大量不受监管的国外垃圾泛滥的同时,国内资源再利用率却没有显著提高,这已成为中国可再生资源产业的一大顽疾。与其花大力气去拦截国外的垃圾,还不如真正努力改善国内的废品回收系统,让相关企业能更方便地“锅底有饭吃”

日前,海关总署报告称,三年来,38.59万吨外国垃圾被海关“封杀”,持续打击外国垃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重重的打击下,为什么外国垃圾仍然不能流入我国?或许“需求”这个词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

垃圾不是无用的。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目前,废旧塑料、废旧五金等的回收利用。在中国已经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可再生资源产业,规模达数千亿元,在东南沿海地区有数千家回收处理厂。不幸的是,支撑中国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进口的外国垃圾。为什么企业比其他企业走得更远,甚至冒着走私的风险?原因值得思考。

“垃圾是一种错位的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废品是巨大的资源财富,可以而且应该成为重要的资源来源。但是垃圾回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个完善的回收系统是第一步。总的来说,中国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中国的废塑料、废纸和废橡胶的回收率只有40%左右。即使在一些废品被回收利用的地方,低层次、粗放式的“垃圾收集”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目前,在大量不受监管的国外垃圾泛滥的同时,国内资源再利用率并没有显著提高,这已经成为中国可再生资源产业的一大顽疾。与其大力拦截国外垃圾,不如大力完善国内废旧商品回收体系,让企业更容易“吃饱饭做饭”,从根本上解决国外垃圾问题。

严格监管,提高我国可再生资源产业的产业水平和集中度,减少或防止再生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当务之急。为了促进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中国设立了专项政府基金。截至2013年底,已有91家加工企业被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工基金资助企业名单,并取得良好成效;为了改变进口废旧五金电器加工利用行业规模小、分散、混乱的局面,中国开展了“循环管理”工作,引导现有企业进入专业化工业园区,实现集中污染控制。这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应尽快推广到废纸、废塑料等废弃物品,并尽快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不想也不应该成为世界上的垃圾回收厂。因此,我们应该“练好内功”,真正建立一个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类处理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垃圾回收体系,以及高效环保的垃圾拆解和回收体系。
标题:治理“洋垃圾” 找外因不如练内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9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