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2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消化和转移中国的过剩产能。中国工业剩余能力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早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下,人力、物力和财力向工业倾斜。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大量资金被投入到钢铁、电解铝、多晶硅和机器人上。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产品需求处于上升阶段,顺差不明显。一旦经济放缓或国际国内政策变化导致需求下降,行业过剩将逐渐出现。

中国新阶段 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目前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随着政府大力推进从投资到消费的结构转型,中国将无法吸收这些行业的过剩产能。目前,“董事长兼首席营销官”的“全国营销”模式促进了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这将成为必然趋势。“一带一路”是这一模式的体现,“人民币国际化”是这一模式追求的目标。2014年下半年钢铁行业的高端利润主要来自出口,这也验证了这一趋势的演变。

中国新阶段 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2015年,我们相信政府将在保持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稳健的增长政策选择。目标是不要失去对经济的控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7.2%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总体战略政策中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会改变,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增加过剩产能的出口,继续提升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一带一路”产能过剩的出口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政策趋向明显。

中国新阶段 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下,出口增长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比重将上升,我们预计其在gdp中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此外,现阶段的出口结构与以前不同,从原来的小商品出口到以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制造业出口结构转型,既满足了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又满足了中国过剩产能转移的需要,两种需要统一起来,实现了双赢,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新阶段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中国新阶段 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此外,为配合新阶段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我们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在2015年呈现贬值主调。

标题:中国新阶段 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