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俞德清

在中央纪委带走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协助调查后,更多内幕消息浮出水面。据媒体报道,民生银行有一个“女士俱乐部”,许多高官的妻子只拿工资而不去上班。现在,随着权力支柱的垮台,女士俱乐部经历了风暴。该去的终究会去,该来的终究会来。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这一切应该从民生银行的诞生开始。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民营金融企业,本质上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在实际运作中,政府和企业的角色难以区分,性别模糊。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民生银行的诞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从一开始,它就建立了“全民所有、国家管理”的机制。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的背景,民生银行的经营模式应该被视为一种创新。这打破了国有资本在金融业的垄断,但条件是行政权力支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然而,这一制度也直接埋下了企业管理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在市场经济持续大踏步前进了20年后,微观经济领域的行政权力不断萎缩,尤其是创始人荆树平退休后,这一矛盾开始逐渐显现。

在这个过程中,在体制的影响消退后,权力通过裙带关系逐渐开始在民生银行发挥作用。对于民生银行的高管来说,女士俱乐部不仅是为了吸引政府存款,也是为了促进业务发展。女士俱乐部背后的政治帮派和权力资源已成为民生银行高管向股东施压、确保实际控制银行的砝码。这些妻子们在吃空的报账时似乎并没有为民生银行做出任何贡献,但实际效果是民生银行内部企业政治的平衡器。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当然,在银行内部拥有如此多的高官夫人也将有助于民生银行拓展各项业务,从而避免因其民营企业地位而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政策劣势。这对民生银行的股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因此,民生银行之前曾与卢志强等股东进行过几轮股权之争,但这些争斗并未威胁到民生银行高管的实际控制权。

随着一些高官的倒台,问题出现了,毛晓峰的政治支持者和资源不复存在,这打破了民生银行内部的权力平衡。民生银行的内部人控制模式岌岌可危。这时,民生银行多年经营不善造成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高管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已经被压制多年,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清算。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民生银行争夺股权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淑女俱乐部成了毛晓峰的一笔负资产,并最终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方面,反腐败也正在清理旧的政治和商业道德。单个民生银行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要重建清晰的政商关系,避免下一个民生银行(甚至比其妻子俱乐部还要糟糕)的出现,任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作者是一名媒体评论员

标题:于德清:“夫人俱乐部”贡献了什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