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2字,读完约7分钟
Qfii倾向于plus而非公共基金继续减持
2014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报价000651)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打了10亿元的赌,这一直是各大财经媒体的热门话题。在喧嚣的背后,鲜为人知的qfii认为,在所有主要金融媒体都在关注这份10亿英镑的赌博合约之际,格力电器已成为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最受欢迎的上市公司。

据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qfii继续增持格力电器股份,qfii曾持有格力电器总份额超过30%的监管红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公共基金不断减持格力电器,基金总持股比例下降了一半以上。格力电器似乎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市,一度持有大量头寸的基金逐渐淡出。另一方面,qfii对格力电器情有独钟,并在政策将qfii持有a股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后大举进入。什么是神秘?

Qfii大幅增持,持股比例一度超过30%的红线
2014年2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qfii持有格力电器7.84亿股股份,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26.7%。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深交所连续公布了合格投资者持有格力电器的总数量和持股比例。

一些网民注意到,格力电器是沪深两市唯一一家连续公布qfii持股总量和持股比例的上市公司。为什么?
由于合格投资者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达到披露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持续披露格力电器的合格投资者持股信息。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合格投资者交易实施细则》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一家上市公司a股中的持股比例合计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本所通过本所网站公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a股总数及其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深交所还规定,qfii持股比例一旦超过30%,超过上限的部分应在5个交易日内减持。根据深交所发布的qfii信息,qfii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总量一度超过了30%的红线。

由此可见,深交所之所以只披露格力电器的qfii信息,是因为只有格力电器的qfii持股比例超过了26%的披露要求(且长期保持在26%以上)。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显示,2012年12月5日,qfii持有格力电器4.8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6.05%。自那以后,qfii将其持股比例提高到30%,持股比例从16%提高到29%以上。可以想象,如果没有30%的上限,qfii在格力电器的持股可能已经超过30%。

公共基金继续减持格力电器的股份,持股比例下降了一半以上
与qfii持续增持格力电器及其对格力电器的特殊青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公共基金持续减持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持有的股份数量下降了一半以上:
截至2012年底,该基金共持有格力电器9.7002亿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32.25%。截至2013年底,基金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总数降至7.1337亿股,持股比例降至23.72%。截至2014年6月底,基金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进一步减少至4.8093亿股,持股比例下降至15.99%。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该基金持有的格力电器总数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在此期间,qfii大幅增持格力电器,持股比例从16%上升至29%以上。

近年来,一度使格力电器陷入困境的公募基金不断减持,持股比例下降了一半以上。然而,qfii增持了格力电器,甚至突破了30%的红线。格力电器的机构投资者中有一种被围攻的现象。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浅析格力围城现象
事实上,早在2012年,当qfii持股限额为20%时,qfii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就达到了16%的交易所披露要求。此后,随着中国证监会将qfii持股比例从20%上调至30%,qfii继续增持头寸,持股比例上升至29%以上。由此可见,qfii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着格力电器。

2014年前三个季度,格力电气的股价下跌了15.1%。在此期间,qfii持股比例从年初的不到26%(2014年2月19日首次披露比例达到26%)上升至当年9月底的28.62%。2014年第四季度,格力电气的股价上涨了33.9%。在此期间,qfii持股比例从28.62%上升到28.62%。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格力电器股价下跌期间,还是在格力电器股价上涨期间,qfii都在不断增持格力电器。

近年来,无论格力电气的股价在短期内是涨还是跌,qfii都在不断增持格力电气的股票,因此它会买入越来越多的股票。由此可见,qfii购买格力电器并不是为了追求短期的股价上涨,qfii对格力电器的投资应该是基于其内在价值的长期投资行为,而不是追逐其短期的价格波动来获取波段收益。

相比之下,如果公共基金继续减持格力电器,它们将不可避免地追随市场热点。分析显示,该基金对格力电器的持续减持是由于其追逐市场热点的投资风格,而非基于价值判断。

事实上,该基金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持续下降,并非始于2012年。在大盘股主导的上一轮牛市中,大盘股受到基金的青睐,2007年底,基金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达到41.03%。此后,随着a股下跌和蓝筹股下跌,小盘股和垃圾股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公共基金已经跟随市场热点,它们的头寸已经逐渐转移到小盘股甚至垃圾股。格力电器的资金一直在持续减少。

格力电器并不是唯一一家被该基金持续削减的公司。在此期间,基金大幅减持了大盘股。以银行股为例。2007年底,该基金持有的招商银行股份(报价600036,咨询)占可交易股本的65%。截至2014年6月底,该基金持有的招商银行股份仅占其流通股本的5.33%(详见表3)。

从基本面来看,格力电气的经营业绩多年来一直持续增长。从2007年到2014年,格力电气的净利润从12.7亿元增加到141.2亿元,七年增长10.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1%。在过去三年中,其净利润也以年均39.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格力电器披露的2014年业绩报告,格力电器的净利润从去年的108.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1.1亿元,同比增长29.8%(关于格力电器的基本面,笔者拟写一篇文章进一步分析讨论)。

由此可见,该基金过去几年对格力电器的持续减持并不是因为格力电器基本面恶化,而是因为该基金追随市场投机热点、放弃大盘股、增持小盘股甚至垃圾股的投资风格。

去年10月初,笔者撰写了《a股市场回归庄股时代》,并对去年前9个月a股市场的股价和业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成长性,大盘股的表现都远远优于小盘股,但股价表现却远不如小盘股。

以格力电器为例,2013年初市值低于20亿的小盘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2013年仅为0.74%;2010年至2013年,格力电器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48%,市值低于20亿元的小盘股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3%;去年前三个季度,格力电气的股价下跌了15.1%,而市值不到20亿美元的股票的平均股价上涨了69.5%。

可见,近年来,包括格力电器在内的公共基金不断减持大盘股,增持小盘股甚至垃圾股,不是基于价值判断,而是基于短期股价表现,追逐市场投机热点。

分析表明,格力电器的“围城”现象是由qfii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造成的。公共基金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放弃大型蓝筹股。qfii对格力电器的投资应该是基于其内在价值的长期投资行为,而不是追逐其短期价格波动来获取波段收益。■
标题:格力电器的机构围城:QFII青睐VS公募基金减持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0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