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0字,读完约7分钟

长期以来,按照我国传统的粗放式建筑方式,湿作业是主要方式,这不仅导致技术创新和综合创新能力薄弱,而且制约了建筑的节能效果,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和寿命。因此,专家建议中国应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用高效的组装和集成作业取代传统作业,用技术密集型的工业生产方法取代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生产方法,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工业建筑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迫使建筑业转型

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林峰路与薛稷北路交叉口,是蜀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住房四期工程的建设地点。作为中国最大的集中建设住宅产业化项目之一,2015年1月1日,6号楼首个单体主体结构封顶。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6号楼共18层,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自2014年8月19日起,该单体建筑开始预制、建造和吊装,即开始“造屋如车”。每层楼约有40人,平均6天可完成一层楼,组装率高达63%。与传统的结构施工方法相比,可节省劳动力约50%。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建筑资源利用率不足10%,而欧盟国家建筑资源利用率达到50%。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改变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迫在眉睫。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河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主任于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低劳动分红时期已经结束。然而,我国建筑施工模式比较粗放,工人数量多,生产效率低,占用和消耗资源大,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管道不良、防水保温等无法解决,建筑施工模式亟待改变。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在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增加、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传统的粗放式建设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说。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目前,住房占全社会住房建设的70%以上。随着低碳、节能和环保的广泛推广,发展集约化工业建筑模式已经成为最科学的发展模式之一。集约式工业化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它使住宅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节能减排理念和住宅需求。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住宅建设过程中节能、节材、减排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效益,已在许多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戚迹。

“住宅产业化现代化是解决住宅建设过程中质量、性能、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和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住宅建设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这是住房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总体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叶明说。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发展住宅产业化的五大难点

据记者采访,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涵盖了整个体系、整个产业链以及建设和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我国在实施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

首先,顶层设计缺失。于表示,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涵盖了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全过程。它涉及多个部门,单个部门只负责部分环节,容易出现职能重叠、职责不清、部门间沟通合作困难等问题。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二,政策支持尚未落实,大多数企业缺乏积极性。在一些省市,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相关政策中很少提及具体的经济优惠政策,且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实施资金等具体扶持政策。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在很多地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仅仅依靠几家房地产公司,大多数开发商持观望态度。”

第三,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中国的住宅产业化缺乏成熟的技术工人。今天的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过程安全意识,这影响了整体质量。建筑工人需要大约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华阳国际副总经理赵小龙表示:“与此同时,中国仍缺乏从事住宅产业化的R&D机构和研究人员,也缺乏研究经费,这导致一些关键技术需要攻克。”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设备。董事长张殊凡表示,由于国外设备价格高,中国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导致国内设备生产技术不成熟,自动化水平低。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四,各方面都缺乏技术标准体系。例如,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万表示,目前的审批和验收环节仍以专家论证为主;住宅建设的产业化带来了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巨大变化,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施工方法的缺乏也导致了效率的降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住宅产业本身现代化的速度优势。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五,施工成本高于传统的现浇法,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不够。中国冶金集团第二十二住宅产业分公司总经理方志国说:“根据我公司示范工程造价的初步计算,每平方米300元左右高于传统的现浇法。从市场对接过程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甚至一些主管部门对住宅产业的现代化缺乏了解,尤其是在验收标准尚未出台的背景下,甚至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三位一体”推动住宅产业化破冰

专家建议,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应遵循“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三位一体的原则。

首先,将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纣王建议,国家要把住宅产业现代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提高工程质量,把住宅产业现代化纳入国民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宏如认为,由于住宅产业化涉及的行业很多,建议国家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

二是制定土地、金融、税收等配套政策。万建议,各级政府要把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放在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上,把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如预制装配率、总装饰面积比例等纳入土地交易的必要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政策的生产企业开发建设项目以及购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消费者给予优先信贷支持。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三,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于建议,中国应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先进成熟的设备、技术和资本从国外转移的有利时机,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借鉴,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四是建立标准体系。重点做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准备工作,从设计规范、零部件生产、施工验收、配套惊喜等方面进行标准准备。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住宅产业的现代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标准,完善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

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第五,率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示范工程。赵小龙认为,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投资,示范点容易实施,用户个性化需求低,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相对容易实现,是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切入点,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率先进行试点建设。

标题:资源环境矛盾倒逼建筑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迫在眉睫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