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3字,读完约8分钟
《时代周刊》特约记者高杨来自广州
老字号企业再次爆发食品安全问题。
5月底,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广州宝胜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宝胜源”牌山蜂蜜中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
氯霉素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用抗生素,但由于其对人体造血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早在2002年就被中国禁用。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氯霉素丑闻在中国蜂蜜行业不断出现。

这次发现氯霉素的宝圣源成立于1924年。是中国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省、市老字号的蜂产品企业,其蜂蜜产品远销国内外。
问题蜂蜜曝光后,宝盛源迅速发表声明,就这批问题产品向消费者道歉。6月5日,包胜源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只生产了24瓶蜂蜜,并且全部被销毁。同时,包胜源也承认,食品安全问题是“企业供应链中原材料采购和检测管理不严”造成的。

6月8日,《时代周刊》记者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处了解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在积极跟进包胜源事件”。
虽然宝圣源对承认错误持积极态度,但不可避免的事实是,这24瓶问题蜂蜜已经损害了宝圣源这个延续了91年的品牌。
问题蜂蜜击中了旧名字
在今年4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的第7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中,宝生园的蜂蜜被发现是违禁药物。
据《时代周刊》记者调查,宝圣源的蜂蜜,商标为“宝圣源山蜜”,由广州宝圣源有限公司广州宝圣源蜂产品厂生产,产品规格为550克/瓶,生产日期为2014年2月17日。

《泰晤士报》记者在宝胜源天猫旗舰店没有找到商标为“宝胜源山蜜”的产品,但是有一款商标为“宝胜源山蜜”的产品,生产日期为2015年5月8日,规格为550克/瓶,单价为79元。

5月26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抽查结果后,包胜源当天发表声明,就这批问题产品向消费者道歉。声明还称,宝圣源在今年4月接到通知后,立即采取了召回、销毁、质检等一系列处理措施。

至于事故原因,包胜源解释说:“在蜜蜂养殖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对蜜蜂进行消毒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使用氯霉素,导致蜂蜜中氯霉素残留的问题。”包胜源还承诺,“今后将继续深化企业供应链中原材料的采购和检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虽然宝胜花园通过肯定做出了各种保证,但作为一个91年的蜂蜜产业品牌,宝胜花园的质量和安全仍然困扰着消费者。
“这是这么多年来,包胜源第一次在网上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6月5日,宝圣源市场的品牌和产品经理孔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她透露了抽样过程的一些细节。

根据孔给《时代周刊》的报道,仅生产了24瓶花蜜,这是其他省份超市的一种特殊产品,但她拒绝透露这些产品供应到哪个省份。
“宝圣源立即召回、移除并销毁了这些产品,并对所有产品进行了氯霉素专项检查,其他批次的产品均未受到感染。”孔对说道。
氯霉素阴影
这次在宝胜公园发现的非法药物叫做氯霉素。这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抗生素兽药,过去常用于蜜蜂消毒。氯霉素因其对“幼虫腐烂”等蜜蜂疾病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长期以来被养蜂人广泛使用。

然而,氯霉素会对人体造血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长期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视神经炎、共济失调和菌群失调引起的维生素缺乏。儿童使用可引起循环衰竭、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同时,氯霉素在使用后很容易残留在蜂蜜中。根据云南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在养蜂过程中使用氯霉素一次将对蜂蜜质量产生长期影响。2002年4月,中国农业部发布了《禁止食用动物的兽药和其他化合物清单》,即第193号令,其中包括氯霉素在内的多种药物被禁用。

出台这项规定的原因是欧盟在2002年暂停进口中国蜂蜜。2001年11月,欧盟兽医委员会在中国的褐虾中检测到氯霉素,因此认为中国的动物饲料中含有欧盟禁用的药物。随后,英国和德国相继在从中国出口的蜂蜜中检测出氯霉素和链霉素残留。

2002年1月31日,欧盟食品链和消费品管理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从2月1日起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同时,欧盟、美国和日本相继提高了我国蜂蜜中氯霉素残留的标准。严格的检测标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蜂蜜出口。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01年中国蜂蜜的市场份额为22.45%,但2002年急剧下降至11.59%。

然而,出口的失败和禁令的出台并没有给中国蜂蜜中的氯霉素蒙上阴影。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蜂产品被发现含有氯霉素,甚至一些行业内知名品牌。
2013年,广州从化润之源蜂业有限公司的产品被发现含有氯霉素;2014年10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益寿园(北京)蜂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野山花蜂蜜中检测出氯霉素

此次检测出氯霉素的宝圣源,也是蜂蜜行业的知名品牌。宝胜花园成立于1924年,拥有蜜蜂合作社、蜂产品工厂、蜂产品研究所等机构,在中国拥有600多家连锁店。作为中国参与蜂蜜产品起草的国家标准单位之一,被中国蜂产品协会认定为“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

“问题仍在根源上。这一事件表明氯霉素仍被多次禁用,同时也表明蜂蜜生产商对原材料的要求并不严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业专家分析了《时代周刊》记者。

在源头受伤
“山区花蜜中所含的氯霉素可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因为烟雾和重金属污染严重,而且植物中有许多杀虫剂。蜜蜂可能是在采集蜂蜜的过程中被感染的。”孔向《时代周刊》记者解释。

然而,她也承认不排除一些养蜂人会使用抗生素。“在采山蜜的时候雨水比较多。这也是蜜蜂容易滋生细菌的时候。使用中药很慢,但宝胜花园普遍建议养蜂人使用巢脾熏蒸。传统方法如消毒,或定期更换蜂王,以确保蜜蜂的质量。”她说。

事实上,宝胜花园作为一个老品牌,一直在推动原材料来源的标准化控制。2008年,宝胜园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华南地区最专业的国家蜂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拥有gmp、qs认证车间和达到甲级标准的实验室,为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15日,宝生园被评为aaa级规范良好行为企业。

然而,据宝胜公园内部人士透露,宝胜公园的主要蜂蜜品种是从常年合作生产基地购买的,为了照顾所有的蜂蜜品种,少数蜂蜜来源是从农民合作社购买的,占不到10%,包括这批含有氯霉素的山地花蜜。

孔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据她介绍,宝生园与国内多个蜂产品基地合作,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育种、饲养和采蜜方面的技术指导,严格禁止蜂蜜源中含有氯霉素。至于合作社,她说,不可能对生产进行监督,因为养蜂人追逐鲜花和蜂蜜,在采集蜂蜜的地方,蜂蜜被卖给当地的合作社,因此很难确定氯霉素来自哪个合作社,而且有太多的合作社无法通过合作社赶上相应的养蜂人。

“每一批购买的蜂蜜源将使用试纸在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测试。如果最初合格,将在运回后取样。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蜂蜜种子将被带到广州质监局。和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孔介绍说,她也承认这一事件也表明在检测过程中没有遗漏。"宝生园将抽样率从10%提高到20%-30% . "孔对说道。

事实上,农产品(000061,库存条)企业与合作社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与农民和合作社合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这种做法可以使企业不需要在生产基地和生产人员上投入大量资金,但也会削弱企业对产品的控制,容易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前面提到的农业专家分析了。

对此,包胜源承诺今后尽量减少在合作社的购买。“我们必须保证质量,不希望蜂蜜里有杂七杂八的东西。”孔对说道。
标题:蜂蜜行业仍难逃氯霉素阴影 宝生园蜂蜜“兽药门”调查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7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