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明显的调整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最新的《中国经济观察》(China Economic Watch)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把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置于历史之上,并对当前的房地产泡沫和趋势进行分析。

该报告分析了23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近40年的数据,包括房价、家庭信贷、产出和可支配收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下的几个共同的基本面。报告发现,当家庭收入和支出表正在经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房地产下降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一个可以切入的角度是房价与收入比率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如20世纪80年代的北欧国家、80年代末的日本,以及现在的美国和欧洲,当房价与收入的比率迅速上升时,经济将进入衰退时期,去杠杆化时期将会延长。

是什么导致了上述情况?首先,看看家庭部分。1988年,意大利经历了经济放松管制的过程。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房价飙升了60%,但同期家庭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10%。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erm)危机爆发时,引发了1994年意大利经济的短暂衰退,当时里拉迅速贬值。

在美国,2006年,房价在五年内上涨了36%,而收入仅增长了8%,家庭储蓄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最重要的是,住房杠杆率已经上升,几乎占到收入的一半。
许多研究表明,很难概括经济危机的一些相关因素。然而,该报告发现,当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而信贷增加带来需求上升时,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下滑,或者进入停滞期。此时,家庭储蓄经常减少。此外,此时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将是房地产。

报道再次转向中国。根据这份报告,一般很难把中国的住房市场放在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背景下看待,部分原因是中国在1998年才进行住房私有化改革;此外,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一直存在问题,最持久的表现是在城市新建住宅。统计数据显示,中国70个城市的整体经济指数和房价指数趋于一致。更重要的是,新屋开工数量和整体销售面积都处于较高水平,而重复销售率却很低。然而,由于缺乏以质量改进和位置考虑为导向的特征指标,很难长时间衡量一些具有相似价值的属性。

根据这份报告,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70个城市的整体经济指数中,房地产价格上涨了21个百分点。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99.7%。相对而言,房价的上涨并不是很离谱。数据还显示,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趋于稳定,但在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中,它始终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2012年占可支配收入的近40%。此外,尽管中国的家庭债务在过去五年中有所增加,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仍相当低。

最后,报告得出结论,简单地比较中国和西方危机前的两类住房持有者是不可能的。尽管目前的住房政策趋于宽松,但传统的限制仍然非常严格。随着最近的新的房地产政策,传统的首次购房者的首付已经下降到20%,在一些地区,首付仍在35%左右。这与21世纪初美国宽松的环境完全相反。有些地方甚至在买房时零首付。

总的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许多负面因素,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后果可能最终落在房地产行业杠杆的强化上。然而,中国的家庭资产和负债仍然稳定。此外,在中国国内服务消费的推动下,边际需求和就业率一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沿海产业劳动力流失导致的衰退不会真正将经济拉向下行轨道。在一些结构性因素的支持下,加上持续的改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报告确信,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面临所谓的崩溃,而是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调整。新华社
标题:从历史数据看中国房价增长不算离谱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0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