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7月1日,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服务和投资部分有望实现。一旦实施,将有助于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进入东盟地区。
近年来,印度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缺乏活力,远远落后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从2000年到2013年,印度在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中的份额仅翻了一番,从1.3%上升到2.7%,而中国的份额从4.3%上升到14%,并在2009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面对这样的差距,印度开始迎头赶上,并提出了“东进政策”。一方面,印度表示将推动与东盟的互联项目,另一方面,印度将努力在今年内实现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服务和投资。

2009年8月,印度和东盟达成了《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协定》。其中,aitig于2010年1月生效。印度外交部东方事务秘书斯里·阿尼尔·瓦德瓦(Sri anil Wadwa)最近表示,预计今年内将实现一些服务和投资。该协议于去年9月签署,将按计划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此外,马来西亚副总理穆希丁5月表示,涵盖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与东盟成员国的谈判,这将在该地区建立市场人口超过30亿的世界最大经贸集团。这项协议的缔结也将为印度和东盟之间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事实上,自上任以来,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将与东盟的合作视为推动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2014年11月,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他强调印度的“向东看”政策已经发展成为“向东看”政策,将东盟与印度的关系与国内经济改革联系起来。

印度商务部长拉杰夫·哈尔今年5月表示,印度将推出一项新政策,帮助国内企业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投资,希望生产的产品不仅能供应东南亚,还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印度政府认为,东南亚生产成本低,消费市场大,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海运相对发达,可以解决印度的电力短缺和港口拥堵问题。

长期以来,印度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制约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瓦德瓦强调,为了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印度正在积极推进与东盟几个邻国的互联互通项目,特别是印度-缅甸-泰国高速公路、卡拉丁综合运输项目和印度-湄公河区域经济走廊。“这些项目将为印度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带来巨大利益。一方面,它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另一方面,它可以形成大量的产业集群,为跨境经济合作注入活力。”

然而,根据《印度时报》最近的报道,这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印缅泰高速公路上,三个国家至今未能就车辆行驶方向达成一致,印度的工程进度落后于缅甸和泰国;在卡拉丁的综合运输项目中,印度负责在缅甸建设实兑,并在移交给缅甸之前实施bot。然而,印度单方面将与缅甸陆路运输连接的实现日期从2016年推迟至2019年。印度方面的解释是,印度外交部的资金在过去几年里被削减了。此外,印度各部门之间可能缺乏协调。

印度外交部下属的ris东盟-印度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印度应特别重视与东盟合作的海运能力建设。许多东盟国家在航运能力建设方面超过了印度。例如,新加坡是世界领先的港口和集装箱码头,其他东盟国家在港口建设和航运服务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印度必须迎头赶上,并与这些东南亚邻国建立更紧密的海上联系。此外,湄公河次区域和湄公河次区域的整体航运能力较弱,印度应积极扩大与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合作。
标题:印度“东进政策”遇阻 互联互通项目进度落后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2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