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为了吸引更多海外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基金,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内地与香港基金的相互认可,香港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梁凤仪18日在香港表示,他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在香港营造一个有利于基金公司开展业务的金融生态环境,并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梁凤仪相信,最近宣布的相互承认安排将鼓励全球和本地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基金。与在内地以自有品牌推广基金相比,在香港管理并获得认可超过一年的合资格离岸基金,更有可能选择将注册地迁回香港,并实施符合相互认可安排的资格。目前,香港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基金公司业务的金融生态环境。

她指出,香港证监会现正审慎检讨产品认可程序,包括把产品申请的有效期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以及把认可时间缩短40%,平均少于4个半月;建议引入“双轨审批程序”,加快一般产品申请的审批。“双轨审批流程将涵盖大约一半的申请,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到一个月或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审批工作。”

此外,她指出证监会将推出其他措施,以加快处理更复杂的产品申请。“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与业界合作制定相关程序,并力争在2015年第四季度启动。”

香港的基金分销主要集中在银行渠道,这限制了投资者的选择,增加了销售佣金和分销成本。香港证监会(Hong Kong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也在与该行业合作,探索各种扩大基金分销平台的解决方案,包括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的在线平台。此外,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正率先探讨引入企业开放式基金的架构,让在香港注册的公共及私人基金可以另一种合法形式运作。

梁凤仪还指出,近年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非常明确。沪港通于去年11月启动,内地和香港基金于2015年5月22日宣布的两项相互承认的开创性措施有助于加快步伐。这两项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允许个人投资者以对等、平等和有序的方式进入彼此的资本市场。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沪港通3000亿人民币的额度已经使用了近一半,而沪港通2500亿人民币的额度也已经使用了约40%。预计该计划未来将扩展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梁凤仪表示,在沪港通机制下,估计非香港境外机构投资者占北行基金的40%,而香港机构投资者约占20%。随着相关可投资资产的多元化和投资者对这些资产信心的增强,海外资金将继续增加。

随着沪港通的开通,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内地股票,香港的投资管理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人民币资产为投资目标的创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5月,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91只rqfii/人民币沪港通基金和ETF,同比增长三分之二,这些基金管理的总资产增长约30%,达到690亿元人民币。此外,虽然rqfii/人民币沪港通交易所交易基金仅占总市值的15%左右,但其日成交量却占所有交易所交易基金的30%。
标题:香港证监会将推组合拳加快落实两地基金互认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8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