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4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于25日发布。根据这一系列报道,“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在推进这一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应完善“一带一路”目标国的设计工作,建立“一国一模式”。总的来说,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建设东西横贯、南北贯通的欧亚三大海陆走廊,开放欧亚交通网、泛亚铁路网、东南亚走廊和泛亚能源网。其中,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尤为重要,包括建立升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努力达成区域全面经济协定。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定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明确其定位和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向阳指出,“一带一路”是以交通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建设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他说,与大多数现有的区域贸易协定不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对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及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宽容的发展方向。在操作层面,要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必须实施“五个环节”(政策沟通、设施连接、顺畅贸易、金融中介和人心)。显然,从“五个联系”的内容来看,“一带一路”与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经济一体化)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归为其中任何一个。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亚洲特色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柱认为,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亚洲一体化,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王玉柱对《经济参考报》表示,尽管这一战略是基于中国的单边倡议,但并不符合自身利益。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需求: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求;促进亚洲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是提高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水平,实现亚洲经济的均衡增长,这是以合作为出发点,以亚洲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当然,如果“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成功地改变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塑造一个一体化的亚洲,它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欧亚陆海立体通道的互联与建设

在谈到具体的推进策略时,王玉柱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亚洲一体化建设,而要实现亚洲一体化,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构建适合亚洲实际情况的一体化模式。从互联互通的角度构建新的一体化模式应该是亚洲一体化的出路。互联互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应从互联互通规划的咨询和制定入手,即组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协商制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从物理互联互通、制度互联互通和人文互联互通三个方面制定合作目标和项目,确定不同国家的优先合作领域。任何双边、小型多边甚至单边项目都将被视为“一带一路”项目和区域一体化项目。其资金来源可以由国家自筹,使用丝绸之路基金,向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贷款,或考虑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私人投资机构融资。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王玉柱认为,中国可以沿着东盟一体化模式推进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在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建设中,我们可以考虑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开始,然后跟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新经济研究室王金波博士提出,中国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建设一条东西横贯、南北贯通的三维欧亚海陆走廊。他说,正如东盟成员国把东盟经济共同体作为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把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重要支柱一样,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也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最基本要求。鉴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相互依存、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中国有必要在未来建设“一带一路”,并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平台,在现有的东盟互联互通、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泛亚铁路网、泛亚能源网、大湄公河次区域互联互通、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上,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辟欧亚交通网络。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建议推进亚太互联互通与东盟互联互通,以亚太互联互通补充东盟互联互通,以海陆丝绸之路‘五环’连接亚太、欧亚和东盟,使三个互联互通和合作进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王金波说。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聚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

东盟之所以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受到重视,是因为“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东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提出,要务实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她告诉《经济信息日报》,至少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发挥其功能中心或区域合作平台作用的外部条件仍然存在。鉴于东盟特殊的地缘政治禀赋,东盟参与合作的意愿在未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也非常重要。中国有必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短期内,我们可以以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为契机,以rcep谈判为支点,以互联互通为起点,以“2+7”为合作框架,务实推进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未来,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与东盟的共同体建设将从一个区域战略目标转变为实现区域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手段之一。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赵江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应构筑精神纽带、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三大支柱,沿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盟、南太平洋岛国和拉美七大区域构筑七大战略支点,形成七条推进路径。第一个战略支点正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她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区域合作平台。近期建设的重点是扩大从东盟进口,解决贸易逆差,同时推进“2+7”合作进程,全面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质量和标准,建设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农业、渔业、能源、金融等基础产业的对话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区域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东盟和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赵江林还提醒,中国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细化“一带一路”目标国的设计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邻国的利益诉求,建立“一国一模式”,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从签署的双边条约来看,中国在中亚和南亚的体制安排是不够的。

标题: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