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15字,读完约14分钟

每次新粮上市,世界各地的贸易商、粮库和粮食企业都会涌入这个“金玉米带”,形成各方入市抢粮的局面,最终收集到的大部分粮食流入国家储备。

由于市场上缺乏粮食,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相对而言,其下游产品如淀粉、酒精和饲料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一方面,政策提高了价格,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挣扎了近四年。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面对“七年之痒”,是时候调整临时玉米收储政策了。业内专家表示,在大豆和棉花直接补贴政策的背景下,未来玉米产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加快,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调整。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粮仓粮食短缺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辽平原腹地,东辽河中游右岸,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和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2011年4月25日,公主岭市荣获中国粮食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玉米之乡”的荣誉。因为公主岭市的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经检测,公主岭市玉米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保持在71%、9%和4%以上。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但即使在这个“中国玉米之乡”,企业也很难从市场上买到好玉米。

“现在农民手中没有余粮,好的粮食基本上已经进了临时仓库。”中粮集团成员公司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购买者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2014/2015年全国临时储存玉米储量为8329万吨。加上2013/2014年度结转的临时储存和地方储备,储备玉米超过1.6亿吨。大部分粮食来源集中在国家手中,市场流通不足。目前,东北农民手中的余粮基本耗尽,吉林地区只有梨树和辽源有少量余粮。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记者走访了附近的主要产粮区公主岭、四平和长春,发现当前的行业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收粮难,抢粮的人多。今年,临时存储的采购速度更快,强度更大。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贸易商、粮库和粮食企业都大大增加了收粮的热情,出现了各方入市抢粮的局面。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有1000多家大小粮商凭证收购,粮库密集分布在公主岭,包括个体粮库、商仓和中资企业粮库。可以说,粮食收购已经全面铺开,而中文前缀库有限,所以它与贸易商合作进行粮食收购。”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的徐先生说。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其次,农民不愿出售,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3月左右,由于各方粮食抢购,玉米价格在半个月内上涨了2.8%,有剩余粮食的农民囤积货物,拒绝出售。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第三,南方的饲料厂去北方抢食物。“南方的大型专业饲料企业——双胞胎集团,来到公主岭抢食。”徐先生说。

玉米淀粉的主要成本是玉米,占总成本的80%以上。玉米价格的波动对玉米淀粉的成本有很大影响。我国在东北地区出台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实施了“支持市场”的收购。中国东北的玉米价格逐年上涨。东北玉米收购价格从本世纪初的9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2300元/吨左右,增长了近1.6倍。最近,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下游淀粉价格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弱势地位。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我们的玉米收购价格是2300-2320元/吨。最近,吉林地区的交易价格约为2350元/吨,工厂成本为2400元/吨。每吨玉米的纯加工成本是500-600元/吨,这意味着淀粉应该在赔钱之前以3100元/吨的价格出售。然而,目前吉林地区的淀粉价格为2880-2900元/吨。即使考虑到目前国家对玉米深加工的补贴为150元/吨,企业的生产仍然亏损约50元。”吉林迪达淀粉生化公司的一位高管说。据说由于玉米淀粉产量的损失,迪达淀粉厂不再生产淀粉,而是生产饲料。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黑龙江省粮食局监管司司长潘升表示,自2014年以来,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开工率一直是“高与低”。“在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得不停产。尤其是,几乎一半生产酒精的企业已经停止生产。”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现象严重,如果能够获得进口玉米的配额,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据了解,吉林省四平市天成玉米获得15万吨进口配额的成本仅为1800元/吨,加工利润丰厚。这让同行非常贪婪,但国家要严格管理玉米的进口配额并不容易。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自2004年以来,玉米进口年度配额基本稳定在720万吨,其中6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国内饲料生产企业分配40%进口配额。如果需要更多的玉米进口配额,他们只能从有配额的国有企业购买。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由于国际融资成本较低,担心无法获得国家储备的拍卖量,外资粮食企业在春节前和3月份大规模补充了原材料库存,玉米库存成本约为2110-2180元/吨,即使考虑仓储和利息成本,也为2150-2220元/吨。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目前,下游需求不好,玉米淀粉产能严重过剩。该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外国投资显然领先我们一步。”徐先生说。

错位的政策之手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农产品(报价00061,咨询)市场全面进入下行通道,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在此背景下,为了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于2008年10月20日启动了第一批玉米储藏计划,计划在东北产区储藏500万吨玉米,之后陆续启动了三批玉米储藏计划,连续四批玉米储藏计划总量达到4000万吨。此后,国家玉米收储政策进入正常状态,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保护了农民利益,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迎来了近年来国内玉米生产的大丰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但从负面来看,临时玉米储备政策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现在玉米库存水平特别高。据说去年我们收购了8000多万个玉米,库存超过1亿吨,而我们的总产量只有2亿吨。国库中的玉米仍然很高,进口压力也很大,造成市场扭曲。”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上海钢铁联盟(报价300226,咨询)“我的农产品网”分析师窦晓波也指出,首先,收储政策间接增加了玉米种植面积,特别是今年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长约7.6%;其次,变相的收储政策造成了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的扭曲。在生产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需求一直疲软,这使得生产区和销售区的价格上下颠倒;最后,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上涨的同时,国际玉米价格由于供应紧张问题继续下跌。目前,国际国内价格严重失衡。然而,在进口玉米配额的限制下,外国玉米并没有大量流入。替代品大大增加了。去年,高粱、大麦、酒渣、木薯干等玉米替代效应明显的非配额品种进口总量接近2500万吨。今年,市场预计将再增加500万吨,这将对未来临时储存玉米的消费带来负面影响。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面对“七年之痒”,是时候调整临时玉米收储政策了。业内专家表示,在大豆和棉花直接补贴政策的背景下,未来玉米产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加快,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调整。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对玉米深加工政策调整的呼声也很高。中粮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朱永胜表示,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能超过3500万吨,但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一直在1800万吨和2000万吨以下,产能运营率不足50%,整个行业都在亏损。在某种程度上,整个行业的这种亏损局面与玉米的临时储存有关。此外,目前的玉米深加工政策是多年前基于当时国内紧张的平衡而制定的,现在国家储备的玉米接近1亿吨。在库存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它仍然坚持原来对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限制,这有点过时了。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的困难。自2014年7月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竞标中国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临时储存的每吨玉米补贴100元。2015年4月15日,国家储备局开始实施玉米拍卖粮食补贴。对于参与拍卖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只要加工规模和加工能力满足补贴要求,黑龙江和吉林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将分别获得200元/吨和150元/吨的价格补贴。从目前玉米的拍卖价格来看,这种补贴仍难以让一些企业扭亏为盈。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这个政策很好,但是需要更合理的补贴操作。现在,每吨270元可以补充,企业可以生存。”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建波说。

在补贴方面,郑建波建议对加工能力不同、社会责任不同的企业给予更高的补贴,对加工能力100万吨的大型企业给予更高的补贴。“在黑龙江省的许多地区,发霉的玉米颗粒比例过高,农民的玉米销售困难。我们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增加了玉米收获储备,并开放了24小时采购。然而,一些小企业经常处理补贴,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停止工作。"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2014年,国家开始对棉花和大豆实行直接补贴政策,但玉米尚未开始。由于玉米直接补贴政策覆盖面广,大豆和棉花这两个主要品种应该在开始前进行试验。在短期内,是否引入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中国玉米网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封理臣建议。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国家适度补贴或‘让利’向深加工企业销售优质玉米是一个好主意。后期政策性粮食市场是否会向深加工倾斜,值得期待。”他说。

一些市场参与者还认为,补贴可以进一步“市场化”,补贴金额可以根据市场条件动态调整,反映相应的灵活性,而不是“固定的”。

金融工具的魅力凸显

除了生玉米价格高之外,东北玉米深加工行业长期低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全行业加工链短、产品“同质化”和企业管理水平低造成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李国强表示,玉米深加工产业“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产业链太短,产品附加值太低。“玉米每美元的附加值应该是其本身价值的3倍,但目前只有1.3倍,而且科技含量低,所以企业只要有资金就可以继续下去”。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据了解,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通过增加技术改造投资来提高生产能力。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1260万吨增加到1490万吨,增长18.3%。2013年玉米实际加工量为1050万吨,与去年的1041万吨相比变化不大,表明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产能仍处于扩张惯性,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淀粉和酒精两大产业。产品主要是淀粉、淀粉糖、酒精等初级加工产品,产品同质化问题更为严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上世纪末,一万吨玉米的年加工量甚至是一个大企业。自2007年以来,该行业已经开始整合。目前,东北地区年加工玉米不足15万吨的企业基本不存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说:“从目前的经营速度来看,全国玉米深加工行业至少有40%的产能过剩。下一步,企业将被淘汰和兼并,行业进入加速整合期。”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这个行业的寒冬将持续3年左右,这也是一个行业整合加速期。规模小、效益差、资金链不足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王说,同时,国家要提高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环保和能耗门槛,推动行业升级整合,“淘汰高能耗、环保不合格的小游击战型企业”。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中国淀粉行业协会秘书长孙认为,要坚持淀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淀粉行业要构建高附加值、高效发展的格局,企业要更好地采用新的发展方式,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保龄宝生物有限公司玉米采购部王传秋表示:“企业的健康生存需要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虽然许多国内产品的价格不符合国际标准,但单方面来说,它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隐患。目前,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压抑,许多企业都在挣扎求存。倒下的企业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指示,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保证手段和措施来控制原材料采购和销售的风险。”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在期货品种中,玉米期货已上市多年,玉米淀粉期货也已于2014年11月上市。自上市以来,今年交易量快速增长,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显现,服务玉米行业的期货市场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宽。东北和华北的工业客户不断关注并积极参与市场套期保值。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事实上,从今年玉米品种期货价格走势来看,与现货价格走势高度一致,为相关工业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特别是玉米淀粉期货流动性增强,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套期保值渠道,由于玉米淀粉是玉米的主要下游产品,其生产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包括山东),深化了期货市场对东北和华北玉米产业的服务,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今年玉米临时收储采购加速,期货价格上涨后,一些企业在采购时利用期货头寸对冲现货风险,而一些企业在现货采购进度缓慢、粮食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很快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在这轮上涨行情中,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抓住机遇,更好地实现了套期保值操作。据吉林某玉米深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没有临时储存点,企业通常需要在2月至3月维持玉米库存,风险较高。3月份,淀粉期货价格迅速上涨,达到3100元/吨的高点。当超过其淀粉成本线时,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及时卖出套期保值产品,并在随后的期货价格走低过程中逐步卖出其卖出头寸。据报道,东北淀粉企业要实现每吨销售成本的5%并不容易,通过1-4月的市场运作,近几个月的合同利润锁定了约1万吨淀粉的生产利润。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从1-3月工业客户参与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来看,大型粮食贸易和饲料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购买套期保值,前五大工业企业(集团)获利约8000万元。根据最近一些大型上市饲料企业的一季度报告,其业绩很少持平或略有上升,70%的猪饲料企业一季度业绩下降了20%-30%。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期货市场的运用有利于企业强化市场观念,提高管理能力,让强者变强,让坏人退出。因此,王传秋建议鼓励企业培养相关人才,储备好人才,利用期货锁定部分原材料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也应召开更多相关会议,企业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期货行业知识的提高。

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中国玉米网的封理臣也认为,在当前的玉米市场监管中,可以参考期货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监管的灵活性,并参考期货价格动态来评价监管效果。“特别是在未来,粮食直补是方向,直补后利用期货市场平台将成为必然。因此,当前应重视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一步提高玉米和玉米淀粉的市场流动性,促进和完善玉米市场体系建设。”

标题:粮仓闹“粮荒” 玉米淀粉业为市场化呐喊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