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6字,读完约9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温思庭和倪佳来自广州
“欢迎大家来一汽看我。我永远是东风人。”5月6日,从未离开东风的徐平在武汉东风汽车(600006,古巴)集团(以下简称“东风汽车”)总部大楼做了简短的告别讲话,然后登上了飞往长春的飞机。被停职近两个月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空正式入驻。

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地方,东风汽车在朱延锋的“空降将”徐平当场便成了东风汽车的董事长。
这场始于5月1日的“教练变更事件”引发了对两家国有汽车集团合并的猜测,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消息在5月4日公布后,东风汽车(600006)和一汽汽车(000800) (000800)分别经历了跌停。

鉴于合并的可能性,一汽集团新闻中心和东风汽车企业文化部分别对《时代周刊》记者予以否认。一汽集团新闻中心的一些内部人士对《时代周刊》表示,集团董事长调任的消息已经在内部听到,但没有关于合并的相关准确消息,“至少目前对一汽集团来说是不现实的”。

虽然东风汽车和一汽汽车分别于5月5日和5月8日发布公告,称“没有收到任何政府部门关于上述传言(合并)的书面或口头信息,也没有向任何部门表达过此意向,集团董事会也没有研究过相关的合并事宜”,但关于两者合并的可能性以及徐平与朱延锋“南水北调”背后发展思路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资本市场认为,中央政府将徐平转让给一汽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借鉴东风汽车在港成功上市的经验,希望对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进程有所帮助,而朱延锋转让给东风集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意向。”国家证券首席汽车行业分析师曹禾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事实上,这是3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在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接连遭遇“反腐败冲击波”后,如何有效地切断系统中现有的利益链条,自上而下重构新的内部秩序,使这两家企业重回正轨,进而推动自身品牌建设,是徐平和朱延锋两位汽车老油条面临的共同命题。

反腐败促进高管轮换
2014年,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相继卷入“反腐漩涡”。
作为“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自2012年“京案”以来,一直笼罩在腐败丑闻的阴影之下。今年3月,一汽集团前董事长徐建一将一汽集团腐败案推到了高潮。东风汽车在2014年进入中央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后,四次通报涉嫌违纪的高管名单,许多高管被“开除”。仅在2014年底的最后一个月,东风汽车公司就有55人受到公开通报和处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中共中央对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高管腐败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可能启动党政关键岗位轮换机制。作为汽车行业的两大中枢企业,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高管的轮换只能是董事长的相互调动,但一汽集团前董事长徐建一刚刚落马,除了前董事长朱延锋,东风集团董事长的人选已经没有合适的人选。

徐平和朱延锋的“空陷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汽车企业“总经理接任董事长”的惯例。东风整改后,公司开始形成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轮换机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如果已经分管工作两任(6年),必须调整分管工作。”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会成为中央汽车企业“教练化”道路的试验场,中央汽车企业“教练”的突然转换会成为未来的常态吗?

事实上,中央企业高管交流是中央组织部不同地方领导干部思想的体现。据媒体报道,十八大后,26个省的常委会进行了调整:其中,空减少到2/3。党建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过长的官员,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这很容易导致腐败。”现有的许多腐败案件都是由长期任职的官员造成的,而异地任职有助于切断领导干部的裙带关系,避免出现黑社会和“小山头”。

然而,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行业研究部主任王吉对《泰晤士报》记者表示:“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的腐败事件并不是一个只更换一个董事长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还是深化反腐,一汽与东风之间的教练更换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我个人怀疑这能否达到反腐的目的。”

据王吉介绍,在新的环境下,徐平和朱延峰,因为没有利益纠纷,可以放手去纠正内部问题,建立新秩序。“目的和初衷都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不认为它能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原因很简单,他们不熟悉新环境。”

另一方面,对于徐平和朱延锋来说,单枪匹马是不受利益约束的,但是如果没有帮助,这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如果旧的下属被从原来的小组中挑选出来,将来组成一个新的小组,没有利益约束的初衷就失去了意义。在此基础上,徐平和朱延锋的意愿能否成功实现,也将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构建新秩序
“一把手”的人事变动往往是窥探一个行业或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的“风向标”。在正常情况下,两个竞争对手的负责人很少交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行业内会有重大变化,另一种是两家公司将来可能会合并重组。

对于已经完全实现市场竞争的汽车行业来说,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并不高。对于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来说,反腐败正在打破原有的利益链条,其核心问题在于未来如何构建新秩序,形成良性机制。

目前,两大汽车集团都处于恐慌状态,高管们频频离职。“自从去年检查组调查东风汽车以来,一些内部工作一直停滞不前。退休和被拘留的高管留下的一些工作没有得到处理。由于原有的运营规则,那些没有问题的高管已经被调走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做事。”东风汽车内部人士向《泰晤士报》记者透露,“现在集团新董事长已经上任,我希望能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使我们能够正常工作。”

徐平和朱延峰的到来更像是一个“定心丸”。
54岁的朱延锋被视为中国汽车业的交易撮合者。在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期间,他于1998年带领集团收购了海南汽车厂,并于2002年收购了天津汽车。此外,在他的任期内,他尽了最大努力推动红旗的复兴,但最终失败了。

业内人士认为,朱延锋转投东风汽车的短期目标是保持成功和稳定。毕竟,他离开汽车行业已经八年了,要适应新的岗位和新的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
东风汽车本地人徐平在2010年担任东风汽车董事长后的五年时间里为东风解决了三件事:一是接手后第二年提出“大自主、大协同”的发展理念,领导“大自主”战略,试图整合东风自身品牌实力和资源分散的情况,提出“和谐”文化;二是联盟psa,这是中国汽车中心企业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第三,介绍了实现商用车与沃尔沃的合资。

根据规定,中央企业高级副部级官员的退休年龄为63岁。这意味着,58岁的徐平还有五年的工作时间,驾驶一汽可能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刊》表示,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都是老国有企业,只看资历,不谈政治,没有深厚的背景和实力,无法胜任集团董事长一职。“徐平是汽车行业的一名候选人,他能够把握一汽集团内部各方的利益,有望从内部打破僵局,开创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新格局。相比之下,朱延锋面临的问题比徐平要温和得多。”

自主性弱点
“中国汽车集团”一词在这一轮并购投机中频频出现。虽然“中国汽车集团”能否出现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打造中国汽车工业的“航空空航母”,根本前提是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必须在自主品牌上有质的飞跃。

根据销售数据,2014年,东风汽车和一汽集团的汽车销量分别为380.3万辆和308.6万辆,分别位列中国第二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他们售出了近700万辆汽车,比SAIC的558.4万辆高出23%。这一总销售额在全球范围内,将排在丰田、大众、通用、现代起亚和雷诺日产之后,位居世界第六。

然而,这近700万辆汽车的销售主要是由两家公司的合资企业贡献的。虽然东风汽车已经形成了四个独立的东风部门:东风沈峰、东风凤兴、郑州日产和东风小康,但其2014年的销量还不到70万辆。一汽集团方面,一汽汽车、一汽李霞、一汽吉林三个独立板块的总销量不足30万辆。

曹禾告诉《时代周刊》,自主品牌的弱势是目前两大汽车集团不需要合并的根本原因。与南北车枪需要合并的事实不同,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在自主品牌领域主要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而自主品牌较弱的两大汽车集团的合并对于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几乎没有现实意义。

与合并的猜测相比,徐平和朱延锋显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实现。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先平成功打造东风“大自主、大合作”的徐平自主模式,将给一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曾经领导一汽集团独立复兴但失去麦城的朱延锋,将如何实现他在东风汽车的夙愿?

时间会给出答案。
标题:徐平、竺延风相继履新 否认合并可能 一汽与东风的重构猜想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6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