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6字,读完约6分钟

◎每一个记者李娜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6日,去年共有236名公共基金经理离职,而去年同期只有156名。截至4月底,已完成注册和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数已超过1万人;私募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2.5万亿元,与第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的2.8万亿元部分股票型基金的整体规模相差仅一步之遥。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向私有制公开转让”的浪潮不仅迫使一些公募基金公司反思其僵化的机制,也深刻影响了传统的工场式私募股权公司,公募等私募股权基金逐渐成为主流并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车间式私人股本公司将何去何从?国家商报(公开号:霍山5188)财务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私募创业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最时尚的选择。在公募基金群体中,除了知名的明星基金经理之外,近年来总经理下海已成趋势,市场部、中后台、操作风险控制等人才也成为私募的目标。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据《国家商报》(公开号:霍山5188)财经部记者走访,在经纪行业,不仅资产管理人才,而且拥有客户资源的市场人员都成为新私募的理想合作伙伴。同样拥有市场资源的私人银行人员和银行信贷人员也选择了自己创业。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总经理私营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2010年,莫泰山在为施罗德总经理挂靴后加入了重阳投资,并开始了基金公司总经理的第一枪。2012年,他创立了博道投资管理公司。

在接下来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些名字陆续出现在“公共革命”的名单中:蔡通前总经理陈东升;尚健,瑞银SDIC前总经理;吕,原万佳副总裁;俞岱熙,原民生银行总经理;惠天富总经理林丽君,今年4月离职;和兴业环球副总经理杜长勇。公共基金高管甚至总经理都在忙着处理私人事务。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尽管基金公司总经理等高级管理职位仍然具有吸引力,但随着公募基金牌照的不断放开、机构分红优势的逐渐消失以及公募基金机制的日益僵化,公募基金高级管理职位的吸引力和成本绩效也将大大降低。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从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发展来看,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目前发展良好。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博道投资从公共资金中挖掘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完成了多条产品线的初步建设,资产超过50亿元。

以尚健为首的尚虹投资依托红杉资本的优势,奉行稳健的经营理念,也在陆续打造全平台产品。俞岱西新设立的万吨资产初期瞄准a股市场和新三板市场,资产规模也超过15亿元。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刚刚转过身来的林丽君在那封感人的辞职信中真诚地写道:“我会变得更简单、更专注、更长远,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从发现价值到发现和创造价值,帮助真正的企业家。”创业创新,全力打造世界级中国企业。”人们普遍预测,林丽君的下一站将是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明星基金经理正离开公司

基金经理追逐私人利益的浪潮已经泛滥,而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转变让整个行业感叹:公开募股已经成为私募的“黄埔军校”。

这份“公开转让”名单也相当耀眼:南方基金前投资总监邱国禄、兴业环球前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小明、博世拉基金股权投资总部前常务董事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前宝应基金基金经理王如元、顺长城副总经理王、摩根士丹利前投资总监冯刚、嘉实基金前董事当...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根据Flush的ifind数据,2014年共有216名基金经理辞职,创下历史新高,换手率比2013年高出6.59个百分点。“对公开发行行业的监管过于严格,性价比低,而且存在压力。关键是这一波很出名。可以说,四分之一的上市基金经理有换工作的动机。对他们来说,这足以赶上一两年的牛市,而上市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一生的规划。”一家高级经纪公司的资产经理向《国家商报》记者分析并指出。“实际上,我已经做了十年的公开募款,并且每年都取得前三分之一的排名。”压力并不大,但我最终选择了做私募,只是想改变环境,磨练一下,因为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位公开募股的老手坦率地说。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上海一位资深公开募款人士指出,资产管理是一个依赖人的行业,资本占据着非常轻的位置。当他第一次参加公开募股时,他计划做一辈子,但后来发现还有一段路要走。从资产管理行业占gdp的比重来看,公开发行和私募发行都有很大的发展,而空的后者更大。此外,从市场环境来看,过去十五年没有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在过去六个月到一年。站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改革现象非常强烈,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改革。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一些80后基金经理也选择私募来创业。其中一人说:“我退出公开募股是因为我觉得公司的机制有些僵化,反应缓慢,错失了很多机会。”此外,我还想磨练自己,培养伙伴关系和工作氛围。我也更喜欢它。”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经纪银行人员加入这一趋势

公共投资研究人员与拥有市场资源的经纪人和银行家一起,组成了这些新的私募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行产品路演,基金经理对经纪公司销售渠道的人员比较熟悉。客户群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营销人员的销售能力和客户沟通能力的了解可以说是双方都熟知的。当公众投资者想要创业时,这些拥有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就成了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一位基金的资深人士指出。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此外,证券投资者的私人投资也在加速。

银行,尤其是私人银行,已经掌握了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正把他们的资产从原来的房地产转移到财富管理市场,这为私人银行家进入私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银行信贷官员手中有许多机构客户群。这些机构客户倾向于追求稳定的收入,不喜欢冒太多风险。目前,实体经济的繁荣程度不高,银行贷款人员的贷款也不像以前那么顺利。一些企业不愿向银行借钱,更愿意在新三板上市,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也更方便。此外,存款和流动是大势所趋。”上述基金高管进一步表示。

标题: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