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7字,读完约6分钟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社会资本机遇来了?
我们的记者朱平从北京报道
自2012年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已有两批1011个县(市)开展试点。最近,医疗改革政策被大力推行。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相关政策的大力出台,意味着相关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言人在5月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指出,《实施意见》是为了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到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将基本建立,大病不会离开县城。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根据《实施意见》,2015年,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都要取消以药补医,重点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员薪酬、医疗保险支付等方面。,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大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大病不离县,努力实现群众就地就医。

与2014年4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相比,业内人士发现,发布机关由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个部门升格为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的范畴,对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产生了制约作用。

事实上,县级公立医院的初步试点改革始于2012年。当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要求各地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4月,五部委下发《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扩大试点范围。

2014年4月,中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名单公布。第一批有311个试点县,第二批有700个试点县,涉及中国1011个县。这一轮改革应该覆盖全国。
然而,事实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仍面临许多问题,并已进入深水区。
2015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2014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深化。在全国各县(市)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同时,在2014年工作总结中,通知也明确提到了医改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部分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只取消了药品奖金,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大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综合政策调控机制尚未建立。

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存在三个层面的瓶颈:第一个层面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第二个层次是制度和制度障碍;第三个层次是管理和技术层面。如果单独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对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江西省一家县级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分析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临的现状。例如,医院取消了药品奖金,由于没有财政补贴,医疗服务费、手术费、化验费和病理检查费增加了一半。其他改革没有被推进。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3月发布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试点县级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减少45.09亿元,其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24.22亿元,占53.70%;增加财政投入补偿8.92亿元,占19.78%;仍有11.96亿的缺口,占26.52%,完全被医院自己消化,医院普遍感到经营压力很大。

鉴于医院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宋树理回应说,有必要通过综合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使县级医院更加强大。这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现存的问题。
社会资本机遇来了?
在宋树理看来,县医院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不仅是公立医院最基层的组织,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领导者。县级医院的能力对于患者就近就医至关重要。通过改革,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在2017年基本建立,大病基本没有离开县城。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医疗改革与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王镇表示,要实现“大病不离县”并不容易。
王镇认为,《实施意见》对县级公立医院职责的描述包括“基本实现大病不离县”,以及“承担县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疑难疾病的急救和转诊”。这一立场并不明确。

此外,《实施意见》还为公立医院的设备配置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县级医院不能两次议价(然后在投标限价内直接与医药公司议价),设备采购也有限制,这使得很多医生只能去上级医院。医学人才不愿留在基层,这进一步违背了分级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这实际上是目前许多医院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宋树理还表示,正在通过综合改革来解决相关问题。
尽管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各种政策的密集出台中,似乎已经为社会资本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空间。
2015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纲要(2015-2020)》,首次明确了各级公共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其中,县级医院原则上只设立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和一所中医医院。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中国1735个县有11600所县级医院。按照这三个维度的数量计算,到2020年,中国将只剩下3470家县级医院,而剩下的8130家县级医院的属性将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在8000多家县级医院中,一些县级医院将欢迎社会资本的进入,而其他的将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减肥指南》还规定,到2020年,中国每1000人的床位数应达到6张,计划中的空病房应按每1000人不低于1.5张床位的比例预留给社会医院。

据北京陈鼎医疗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石立晨说,这些在空预订的房间为注入社会资本提供了机会。(许玉轩主编)
标题:县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社会资本机会到来?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8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