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1字,读完约4分钟
5月17日,由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康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等领导的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中国2049战略》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被外界称为“民间智库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版”,包括11章的主报告和15篇专题报告,涉及文化、政府管理、互联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将于6月底上报决策部门。

康佳说,从中短期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将研究成果与即将实施的“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这项研究,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有五大趋势。一个趋势是:以“一带一路”为起点,成为全面开放的经济体。趋势二:面对生产力革命和产业持续升级的考验,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而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比重上升。趋势3: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基本实现。趋势4:劳动力供给能力下降,人口红利消退,老龄化趋势明显。趋势5:人民币活跃流通和活跃货币。

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市场汇率法,中国有望在202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预计总额为29.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8.4万亿美元。到204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5.5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4.9%。

到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它刚刚接近门槛,还没有超过中等收入水平。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建辉说:“2020年到2030年,你能否跨过这道门槛,还需要接受考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建宁主持了中国政府管理经济模式改革“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战略研究。他主张重新划分政府职能,一是管理,二是服务,三是保障。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作用。经过分类,宏观调控只是下一级经济管理职能的目标,而不是整个政府职能。

魏建宁说:“我认为,首先,政府改革应该从统计制度入手,加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使数字真正的宏观调控有更多的方向。”至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数据,他表示“最担心的是私人投资下降。”

金陵华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宇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角度阐述了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动能。广义而言,2015年,中国的软件(报价:600536,咨询)、信息服务和互联网制造加起来有16万亿的规模,而狭义的互联网产业有5万亿到6万亿的规模。他认为,未来10年,以大数据、互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

据此,本研究提出了放开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推出财税政策、取消政府特殊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建议。
王光宇说:“现在有人说国内的信息技术企业有四种商业模式,b2b,b2c,b2vc,b2g,而后者专门向政府要钱。”“建议取消政府对这一行业的特殊支持,让私营企业和私人力量发展。”

白重恩还认为,政府官员帮助企业获得利益,这是我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这种制度被称为优惠制度。
“这是我们今后必须克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优惠制度过渡到普惠制制度,使每个人都能享受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白重恩说。

这种转变不可避免地需要自下而上的力量。“新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在哪里?这是一个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当我们制定2049年的战略时,我们应该为未来35年做计划。如果我们不考虑系统在未来35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引入能力,我们就不可能成功。”
标题:新供给派学者建言:政府改革要从统计制度入手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