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蒋然来自成都

今年两会期间,《求是》杂志旗下的《小康》杂志以“新常态,万亿级,重新开始”为题,聚焦成都经济转型。最近,《凤凰周刊》也在很大的篇幅上分析了新常态下的成都战略。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在谈到关注成都的原因时,两家杂志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成都作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在“理解、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背景下,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一直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都在许多方面都做了非常突出的工作,有些做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小康》杂志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在一次采访中说。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作为西部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任仲任重道远。在“归零再出发”的思路下,成都抓住产业升级的主线,将发展五大高端产业作为新常态应对策略之一。

在“万亿级”之后开始

2014年,成都加入“万亿俱乐部”,成为西部第一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增长14.1%;全年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和省级平均水平高3.9和2.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此外,成都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080亿元,增长8%。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2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荣获2014年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接待游客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663.4亿元,增长25.1%。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在跨越万亿大关的同时,成都的经济也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和趋势转折:gdp的快速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中高增长将成为常态。基于消费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多重拉动将成为常态;高端优质三大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城市群和经济圈的发展也将成为新常态。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一方面,它跨越了万亿的门槛,另一方面,它在新常态下“争取稳定”。站在万亿的新起点上,成都又怎么能重新开始?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新常态”不仅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成都提出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摆脱gdp崇拜、速度情结和转移焦虑,强化产业优势,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都“新常态”政策

今年1月,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加快产业升级,完成了“新常态”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五大高端增长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与此同时,成都市在七个方面开展了284项具体改革,并出台了“55项措施”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和创造力。

从具体的产业升级效应来看,成都事实上已经站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前列,并带动了中国it第四极的崛起。

2014年最后一个月,英特尔宣布将在未来15年投资16亿美元升级其成都工厂,并将英特尔最新的“高端测试技术”引入中国。

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技术和制造部门总经理比尔。郝特曾表示,这笔投资是英特尔封装测试业务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英特尔在成都的最大单笔投资。这意味着成都已经成为英特尔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城市。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今年5月8日,成都BOE第六代ltps(低温多晶硅)/amoled生产线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计划为220亿元。目标产品是高端手机显示器和新兴手机显示器产品。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投产。

标题: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