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4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蒋然来自成都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自然条件优越,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洪水和干旱接踵而至,饥饿未知。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城市风情宁静舒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川菜美味可口。成都也被称为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

2015年,成都提出了《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实施方案》,正式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中心。
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生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去年,天府新区被提升为国家新区。根据白皮书,天府新区将从零开始建成第二个“工业成都”。与其他新区不同,天府新区选择了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道路。

城市建设拒绝“大蛋糕”
无论是早期选址还是整体规划,天府新区都拒绝了在城市建设中“铺大蛋糕”的想法。根据生产城市一体化、组团布局和空房间布局的要求,新区划分为35个生产城市单元。正是大片的绿色区域“分隔”了这些生产单元。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绿地分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0%。“从全国来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无形中创造了天府新区的发展优势。”天府新区成都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华敏说。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晓刚也认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高科技产业是天府新区的独特优势。
利用大湖、湿地和丘陵地区的中央公园,我们隔离了一些生产城市单元,并通过分组的方式将城市发展控制在“摊大蛋糕”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创造了一个“进城、出农村、看山、看水、工作与住房相结合”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这些高端人才又将用于提升和改造地方产业。这是天府新区在生态领域的别出心裁。

2012年,成都启动了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决定建设“80公里环城绿色走廊”,极大地改善了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的生态环境。此后,成都市提出了市区“六湖八湿地”的生态建设规划。

分两步实施计划
除了生态,成都的旅游资源也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坐在著名的青城山上?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西陵雪山等多处4a级以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业已经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成都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86亿人次,同比增长20.01%。
在“互联网+”热潮和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博弈中,成都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优秀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各行各业的资金。今年4月3日,中国首富王健林在成都投资1000亿元,其中位于都江堰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占了一半,预计投资550亿元。

根据《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实施方案》,目前成都计划分两步走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设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实现城市旅游的产品、购物、服务和营销全面贯彻国际惯例和标准体系,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产业链。第二步是实现从国际区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转变,目标是建设亚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产品和跨区域合作平台。

详情请见《国家商业日报》网站:www.nbd;
微信号。;
微博@国家商报
会议咨询电话:028-86516389
标题:成都“雄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