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9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丁来自成都
成都正在成为一个“创业之城”,吸引着国内外的“制造商”前来梦想。
近日,成都市正式发布了《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以下简称《创业天府计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一个拥有20多万科技企业家的完整的全球创业支持体系。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将被建成一个全国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和梦想之都”。

“让当地的草根成为“精英”,让外国的“荣朴”成为主人。”是成都的目标。在5月9日举行的创业项目路演中,《国家商报》记者获悉,成都实施的创业天府计划已经带动了近25亿元的企业和社会投资。

被誉为“创业教父”的成都创业董事长牛多次称赞成都的创业实力。他告诉《国家商报》,如果你选择中国最热的三个地方,成都肯定有一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企业家和美国企业家之间没有时差。”

创业已经是这座城市的“态度”
站在“大众创业创新”的“窗口”,成都提前而准确地动了。在成都,创业已经成为城市的态度。”国家技术转移东方中心主任谢继华对成都“创业富民”行动计划的称赞没有丝毫疑虑。《全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创业天府”计划分为“两步走”,到2020年,将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级联式创业孵化体系;科技企业达到10万家;科技企业家超过20万人;新增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200多个,全市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

目前,成都约有700支互联网创业团队,位列全国前三名;另一方面,成都继续支持互联网创业。在天府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等互联网企业聚集的地方,企业家可以享受场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对于基层企业家来说,初期最重要的是低成本的办公空间和广阔的融资渠道。”务实和尚网络的企业家陈俊宇告诉记者,成都在场馆支持方面非常强大。陈俊宇团队办公室位于成都高新区软件园创业园区,不仅免除创业团队3年的租金,还提供一系列的资金支持系统,每年引导创业园区孵化团队投资2000多万美元。

创业领域自2007年成立以来,现已占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拥有近150家孵化企业和400多个孵化创业团队,其中包括2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领域企业,如尼必如、平果科技、鲁大师等。

创业生态有利于“荣漂”
成都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创业生态?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的启动仪式上,成都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即使我们的企业家流落街头,他们也不愿离开城市,即使身无分文,他们也必须坚守成都;每个人都宁愿在这里“漂泊”,也不愿离开成都去寻找创业机会。

谈到“融券”的概念,咖啡的创始人马林也有同感。“我不是四川人。我来到成都上大学。毕业后,我去广州工作了几年,然后回到成都创业。我是一个真正的漂移!”

马林告诉记者,在成都创业是因为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适合生活和做生意。马林还想通过让顾客喝咖啡的推广机制,让北上广的优秀人才了解成都,了解成都,感受成都强大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从而加入“融券”的行列。

在马林看来,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荣朴”。
令包括马林在内的制造商空运营商兴奋不已的是,成都市政府在第一次京融会上明确表示“既要支持企业家,也要支持那些为企业家提供帮助的组织。”

“有了政府的支持,像我们空这样的制造商自然会非常活跃。我们将联系投资者、创业导师和优秀企业家,并经常带他们来成都与成都的企业家见面。路演之后,成都的创业融资机会自然会增加。”马林告诉《国家商业日报》记者。
标题:成都“态度”:助力“蓉漂”创业圆梦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