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李婷来自泉州

泉州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正在尝试一种被专家称为“品牌2.0”的创新商业模式,以实现“二次创业”。这是在制定和发布《泉州制造业2025》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不知道这辆专列能把我们带到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现在不上车,我们就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车。”福建海天纺织集团董事长助理张树生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之前,第一个地方制造计划“泉州制造2025”的大纲已于今年3月由泉州市政府公布并批准,大纲的核心设计师也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那么,走在全国前列的泉州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泉州。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传统制造业的第二次开拓

库存周转天数从40天增加到8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30天增加到80天。毛利自从增加到37亿元以来一直在下降...

这些是中国科学软件研究院工业管理与设计中心主任韩永生和他的团队在泉州工作两年多的真实案例,对象是泉州传统鞋业和服装业的龙头企业。

福建海天纺织集团是福建领先的面料供应商,2014年的产值为8.6亿元,客户包括优衣库、迪卡侬和哥伦比亚等知名品牌。然而,相对于销售额,利润只有5%。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海天纺织开始尝试用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再创业”。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这种模式称为“敏捷制造”,类似于自助餐销售模式,即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在解决库存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在“爆炸”缺货时做出快速反应。“敏捷制造”的核心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首先生产一部分成衣测试市场,如三分之一,然后根据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决定是否补货。补充部分不是成品,而是原材料(可能是衣服或布料)。一方面,快速供应可以通过快速生产来实现,但另一方面,如果销售情况不理想,设计师可以通过与客户互动直接改变原材料。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为了实现这种敏捷制造,有必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就销售渠道而言,海天纺织依靠“互联网加”的电子商务模式,计划线下只开设几家体验店。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自2014年9月起,海天纺织尝试引入数控技术生产线和信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事实证明,这条生产线确实提高了效率。“与改造前相比,今年5月车间日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吨,而员工人数从40人减少到28人。”海天染整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短期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根据为海天提供技术支持的韩永生的计算,“敏捷制造”可以将其利润提高到15%。

提出三项特别行动

泉州制造业近年来经历了转型升级调整,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品牌推广有限;受电子商务影响、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科教资源缺乏,公共平台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泉州制造业2025》纲要中列出的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泉州制造业2025》提出了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即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和服务型制造,实现泉州制造业由大到强,届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

智能制造重点推进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建设;质量品牌进一步增强泉州品牌的质量保证;以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服务型制造,为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提供支撑服务。“我们来这里前后已经做了20多场讲座,发现泉州企业对产业智能升级改造的认识普遍比较深入。”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李诗琪说。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然而,李诗琪认为,泉州企业家对投资回报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利润,但实现2025年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泉州制造业2025”将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根据泉州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建立定制化商业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机制及相关支撑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开展石化、纺织服装、制鞋、水暖行业投资基金试点。"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仍然缺乏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李诗琪认为,与国外制造业的逐步升级相比,泉州企业正与“2.0、3.0、4.0”同步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

标题: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