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刘灿邦来自北京
昨天宣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议加快空国家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发新的卫星,如空平台和有效载荷,空世界
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取决于卫星系统的布局。航天科技(000901,Guba)集团下属的技术研究所(航天五院)是China's/きだよ 0号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发生产基地,这是中国的一些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卫星研发市场的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

与卫星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卫星应用领域,其中以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将会爆发。2013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有专家估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00亿元;同时,北斗的应用领域已经从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扩展到智能手机和汽车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卫星开发市场有两个主要方向
目前,卫星研究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大容量、通用的大卫星和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小卫星。大型卫星的发展呈现出大容量、长寿命、系列化和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拦截大型卫星公共平台上不同应用目的的有效载荷,实现多种用途;小型卫星便宜又可靠,经常用于通信、遥感和科学实验。

中国的大部分大型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都是由第五航空航天研究院开发的。正在开发的东方红4号和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进展顺利,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优质资产仍在上市公司之外。

对于上市公司中国卫星(600118,sh)而言,它有望受益于军事研究机构的重组。如果相关障碍消除,第五航空航天研究院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只是时间问题。此前,有研究人员向《国家商报》记者指出,中国卫星目前的业务已经比较清晰,未来值得关注的是机构改革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五家机构的资产是中国卫星的6-7倍。对此,一些机构分析称,随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技术改造将带来公司卫星研发收入的爆炸性增长。

根据招商局证券(600999,股票栏)的计算,第五航空航天研究院2014年的总利润估计约为20亿元,第五航空航天研究院2014年的卫星开发收入约为300亿元。据测算,这五家机构占卫星开发市场的85%,2014年中国卫星开发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根据15%增长率的保守估计,2015年中国卫星研发市场的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

北斗导航促进了卫星应用的发展
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以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业务占89%,卫星应用与卫星开发收入的比例约为11:1。

今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进入了第三个联网阶段。众所周知,北斗导航系统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模块、各种终端系统等。,这也是市场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的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北斗产值的增长,其应用范围也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和华为推出了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在汽车导航领域,多个品牌、200多种型号的北斗汽车导航仪已经进入国内外市场;在渔业领域,利用北斗的双向通信能力,实现定位和通信一体化,为近海和近海船舶提供位置监控。北斗短消息和短消息相互连接,为渔船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已达到3万多用户。

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的爆发,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一布局。北斗(002151,Guba) (002151,sz)此前收购了华信天线和嘉利电子,并迅速切入R&D和卫星导航天线等基础产品制造领域。北斗七星秘书长段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上游产业产值较小,但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技术是核心。

何忠双庄(002383,古巴)(002383,深圳)去年9月宣布,将与福建童菲共同打造“北斗导航应用平台”,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北斗海洋产品、北斗导航个人产品业务及导航应用领域的相关运营服务。

至于北斗的前景,有专家表示,北斗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估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年产值就将达到4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40%。
标题:今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400亿 导航应用迎来爆发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182.html
